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吴王夫差和西施的赏月宝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在石公山以西1.5公里处。明月湾,地如其名,形如一钩新月,美丽宁静。它面对一望无边的浩瀚太湖,背枕一脉青碧山峦,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吴王夫差携西施在此赏明月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明月湾的村名就是因此而来,湾坞存有西施洗妆的画眉泉。至唐,明月湾已闻名遐迩,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历代文人留下不少赞咏诗文。皮日休:“晓景瞻无际,孤舟姿回环。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白居易:“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明朝诗人谢缙:“谁将广寒宫,移入水晶城”。

    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自然风光适情合意,清静幽深,深得桃花源意境。

    南宋金兵南侵,大批高官贵族到明月湾隐居,有以写诗反对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而闻名的谏官邓肃、抗金名将四川宣抚使等退隐官吏。其中不少人还加入了号称“钻天洞庭”的洞庭商帮,靠外出经商发家致富。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多为南宋退隐贵族的后裔。

    千年古樟树37米高

    明月湾村口有棵标志景观古樟,相传为汉魏六朝时种植,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它树干高37米,径7米多。主干已枯死,但旁枝茂盛,老干新枝,交错盘缠,枝叶繁茂的树身向村子方向倾斜,当地村民戏称它“爷爷背孙子”。入村有条长达1140多米的古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了,它形如棋盘,贯穿全村,由4560块花岗条石砌成,下铺排水暗沟。遇到大雨,雨水可以从沟渠中迅速排出,所以即使雨后走路也不会湿鞋。其它巷道几乎都与石板街垂直,像棋盘一样,俗称“棋盘街”。民谣中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而最漂亮的是这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全部种上了果树,绿荫掩墙,有时没有修剪的树枝弯下腰,在石板路上形成一座座拱门,来往行人就从绿荫中穿梭。

    民宅古祠古老朴实

    明月湾的民居,清朝的居多,院落的平面布局上颇具地方特色。石板古街两旁散落着一批古宅,大多建于乾隆年间,风格简练洒脱,独具地方特色,以礼耕堂、瞻瑞堂、凝德堂、汉三堂等古厅堂最为著名。它们都是江南地区香山匠人的杰作。村中古宅建筑层次有高有低,立面凹凸起伏,节奏感强烈,不愧是集明、清建筑之大成。当地民谚说;“话墙头,百子格,前门后门沙条街,洞庭西山第一家。”八旬村民吴老伯住的礼耕堂,正厅前后两座砖雕门楼保存完好,字枋是“芳余九畹(古代三十亩为一畹)”“垂裕后昆”,落款乾隆年间的字迹清晰可见。四周砖雕图案中,有琴、棋、书、画与象征吉祥的蝙蝠等浮雕,精美无比。“破四旧”时,吴老伯贴上了毛主席诗词,才保留下来。

    明月湾村中保存最好的瞻瑞堂,两进厅堂,呈横向发展,正厅与花厅分别有门出入。两座厅楼都有方砖铺设的走廊。花厅整排落地长窗、厅内门板都有精致木雕,大多是寓意吉祥的动、植物。也有传说中的戏曲人物故事。村子里祠堂颇多,修复好可供参观的有黄家祠堂、邓家祠堂。明月湾邓氏的建山始祖为邓萧,北宋徽宗、钦宗时就入朝做过官,高宗时任左正言,建炎元年(1127年)上《留李刚疏》,触怒皇上,遭免职,随后渡太湖来到西山绮里定居,六世孙邓迁迁来明月湾。

    古码头迄今还在用

    过了邓氏宗祠,穿过一座桥下,便来到了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古码头。码头有50多米长,4米多宽,由256块花岗条石砌成。码头中央还留有两棵古榆树。风拂榆树叶沙沙作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古村昔日的富庶。据《明月湾修治街埠碑记》记载:“乾隆二十一年,资渐充裕,而湾中旧堤塘埠且就倾圯,里中长者,爰取公资,购石纠工,大为茸治,面以砂石,添置河埠,舟楫利于停泊,里人利于盥洗,人称便焉。”

    200多年前古人修葺的古码头,迄今还在使用。码头边泊停散落渔船,不时还看到村民过来洗涤。这座建于乾隆年间曾经承载运送许多商旅过客的古码头,至今古风犹存。唐代诗人刘长卿写过一首《明月湾访崔九不遇》的古诗。诗作的年代是唐至德二年(757年)。诗的后半部分写的就是古码头:“故人川上复何之,明月湾南空所思。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古舟来去时”。村旁有座明月禅院。寺院内有一块清乾隆年间《永禁采石》碑文的石碑,颇为引人瞩目。石碑的内容是保护环境,禁止在明月湾开采石头。

    数百年历史,遗存到今天,尽管有些自然景观遭到损坏,而一百多户人家至今仍旧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延续着这里固有的文化传统。那斑驳破旧的雕花门楼,破坏变形的景致花窗,野草丛生的深庭大院,坍塌败落的客厅内堂,还有那特殊年代墙上留下的褪色的“大跃进”、“文革”的字画标语都给人们留下一种强烈的沧桑感。

    上世纪90年代有位研究明月湾古村的台湾学者高玉达,在明月湾古村历时一年多的考察,完成了一篇10万字的《明月湾明清江南村落社会历史考察》的论文。论文以结合文献资料与实地探访的方式,探讨了明月湾的社会人文风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英国人保罗考察明月湾后认为;“不能把古村保护和当地人的生活隔开来,要鼓励当地人民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历经风雨,历经坎坷的明月湾静静地躲在太湖之中,随着旅游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古老的明月湾村正在迎接崭新的变化。

    作者:郁乃尧 张毕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