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真龙天子独占"龙首" 龙首原:50位君王雄踞地(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隋唐长安城里,其实是起伏不平的。”朱士光教授解释说,“依托龙首原而建的隋唐长安城里有六道高坡,当时这六道高坡被比作易卦中的‘六爻’,这是隋唐长安城里很成功的一点。这六道高坡应该是属于龙首原南坡的延伸,而原不可能是完全平坦的,宇文恺很聪明,他把龙首原南坡上的这些高低起伏,和自己对大兴城的设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隋唐长安城之大,在那个年代是很难想象的,而宇文恺为什么要把城建的那么大,就是有意要将六道高坡都圈进来。长安城里高低起伏的地形也被很好地利用,高地便被用来建造宫殿,或者成为皇室、贵族的住所,或是建造寺庙,而城市的一些引水的渠道、水塘,则是利用了低洼的地方。”


遥想一千多年前,整个长安城自南向北层层增高,间或又有沟坡池沼,景色气势一定非比寻常。不过,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走在如今的西安城里,已经基本感受不到这种地势的起伏变化了。不过朱士光教授告诉记者,如果今天我们从文艺路往北走,稍加留心,还是可以感觉到地势的逐步增高。

隋唐长安城依托龙首原南坡呈北高南低之势,位于都城北边的太极宫就接近龙首原的顶端,而后来的大明宫则正是修建在龙首原的原面上,成为长安城的制高点。张广琦先生形象地比喻道:“大明宫以龙首山为头,含元殿坐镇龙腹,驾驭着巨龙,殿前的龙尾道,阶梯麟麟,形似龙尾,构成一幅生动的龙图。”在唐朝近三百年历史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皇帝都是在大明宫居住和听政,大明宫实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zhengzhi中心。大明宫地势高爽,在唐代,站在大明宫含元殿上南眺,远望可以看到秦岭,近看则长安城的坊市街道尽收眼底。为了让我们明白大明宫的地势在唐代究竟有多高,朱士光教授说:“唐代文人李华写过一篇《含元殿赋》,里面描写道,当时的大臣们每天上朝时仰望含元殿,都会有一种如日上升的感觉。从丹凤门到含元殿的龙尾道坡长阶高,许多老臣都无力爬上那高高的台阶。”

了解了龙首原在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心中不免产生疑问:龙首原有多大的魅力,汉唐长安城依托其而建,秦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均建造其上?

首先,龙首原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姚文波博士告诉记者,渭河西安河段的侵蚀作用主要是向北的,历史上,西安段的渭河不断地向北改移河道。据朱士光教授提供的数据,渭河西安河段,自西汉以来2200多年间共北移5公里多。而龙首原处在渭河的南岸,相对比较安全。

龙首原自身比较平坦,易于开发。海拔400多米,高出河流漫滩,地势较高,能避免一些自然灾害,如水淹、积水等。同时,龙首原与低地的相对高差较小,取水方便。“既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正好适宜于城市选址于此。”朱士光教授说。

寻找龙首原留下的痕迹

早期的龙首原曾经川原秀丽、站在其上能俯瞰长安城。然而,由于汉、唐长安城的建筑取土,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人为改造和自然侵蚀,龙首原曾经地势高爽的自然面貌已经不再,但沿龙首原分布的诸多都城、宫殿遗迹,如阿房宫、未央宫、建章宫、大明宫等仍依稀可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拥有过如此厚重历史的龙首原,如今早已被覆盖在西安城的脚下,我们也已体会不到站在龙首原上那长安城尽收眼底的美景。通过Google earth,我们可以找到如今龙首原的最高点,大致在今龙首村偏东北处,海拔在412~415米左右,而大明宫遗址便离这里不远。

为了寻找龙首原的现存的痕迹,我们驱车从汉长安城遗址出发,沿着北二环一路向东,往浐河方向行进,试图寻找龙首原的东缘,那里也许是唯一能体会得到龙首原地形的地方了。在东湖路上,快到浐河的一段,地势突然低了下去,一段下坡路后,我们发现了一段南北走向的黄土断面,高度近10米,土坡下面,浐河静静地流过,这里应该就是龙首原的东界了吧,几千年来,这里的景色也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眼前的黄土台地,仿佛依稀留下了龙首原的痕迹。(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史红帅博士为本文所提供的帮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