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于丹赴台售书盛况空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很希望有一天,两岸学者“同台竞技”解读经典
央视当红主讲于丹日前赴台签名售书,出现了读者排长队和会场人满为患的情形,台湾媒体预测,“国学超女”来台,将会在台湾也掀起国学热。
41岁的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她自去年起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一鸣惊人,迅速红透半边天。概因她能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现代视角,深入浅出地诠释经典的当下意义,博得大众喜爱。在大陆,于丹的《〈论语〉心得》已畅销400万册。
繁体版《于丹〈论语〉心得》今年4月由台湾联经出版公司推出,迄今已再版3次,总印量13000册,进入台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这一热销态势也促成联经邀请于丹赴台,与台湾读者面对面交流。
于丹新书发表会当天,读者早早在会场外排起长队,开场后,场内座无虚席,主办方几次添加座椅,仍然不敷使用,许多媒体和听众只有席地而坐,还有不少无法进场的听众挤在门口。气氛之火热,确有“旋风”气象。
当天于丹一身白底黑边的套装,形象清新,声调抑扬顿挫,扣准听众反应。她用极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两段《论语》。一是孔子叫学生“盍各言尔志”,另一则是学生要孔子用一个字形容人生之道,孔子回答的是“恕”。于丹笑说,看到《论语》,她觉得从孔子身上获益最多的是:“学生问多刁钻的问题,孔子都不会动气,从容回答。”现场不少听众都带着笔记,随时记下精彩部分。
发表会的特邀嘉宾、台湾文化名人陈文茜现场听了于丹的演讲后,笑说于丹讲话“没有句点”,语速够快,恐怕自己和李敖都不是对手。她更巧喻于丹是“抹口红的女孔子”,若有机会,她很希望有一天两岸学者能够“同台竞技”解读经典,令国学热到达一个更高的阶段。
现场有媒体问于丹,是否对这样的火爆气氛感到意外,于丹大方坦言,在她是意料之中,因为她对台湾文化状况本来有所了解,两岸文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为什么台湾的电视名嘴,谈的永远是zhengzhi与八卦呢
在大陆,传统经典近年来日益受到大众的重视,以讲解经史子集为内容的书籍和电视节目,都受到市场追捧,有关国学热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
面对大陆的国学热,同文同种的台湾同胞有着特殊的感受。有台湾学者直言,在台湾,“国学非但不热,还是某些zhengzhi团体去之而后快的玩意儿”。他感慨,大陆的国学热,怎能不让台湾的艺文界人士意惆怅之,心向往之?
台湾其实也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不仅中小学课本有古典内容,而且学生读经的活动也很频繁。不过,台当局数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行“去zhongguo化”运动,改编课本,反对古文,甚至反对使用成语,无疑阻碍了国学在台湾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台湾舆论对于丹和她带来的“国学旋风”多有正面评价。在发表会之前,《联合报》即以开篇第一句“台湾读者有福了”报道于丹来台讯息。报道称于丹是“国学超女”,可望在台湾兴起国学热。
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许又方认为,“于丹”现象有打开并鼓励大家重读《论语》风气之功;台湾知名作家、阳明大学通识中心教授张晓风也评价,在台湾教育以zhengzhi为前提的气氛下,“文言文等于蓝色”,若能因为大陆畅销书而使台湾读者重温国学,“只要不要太花俏,是值得肯定的”。
大陆兴起国学热,媒体功不可没。对此,台湾媒体人也不无羡慕。陈文茜说,以前大陆朋友看到台湾谈话电视节目,总羡慕台湾怎么有那么多名嘴,现在,换成台湾羡慕大陆,怎么有那么具影响力的说书节目了。
引进于丹著作的联经发行人林载爵则认为,作为台湾观众也应叹息,美国有欧普拉(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推荐的新书都会成为畅销书)、大陆有“百家讲坛”与易中天、于丹等人,为什么台湾的电视名嘴与口水战,谈的却永远是zhengzhi与八卦呢?

台当局争勇斗狠,叛离孔子思想,难怪要“去zhongguo化”
多数台湾人从小都经过古文经典浸润,但是于丹的台湾行,仍然给他们带来新的感受。有台湾听众说,于丹令他穿越时空重新爱上了《论语》。
署名“糖果小侠”的台湾听众在《东森新闻报》上撰文说,小时候可以倒背《论语》,但长大的过程中,“跟《论语》的距离愈行愈远,愈觉得自己俗不可耐,但却愈被世界认同”。而今听于丹重新抽丝剥茧,才突然记起和明白了《论语》中的真意,尤其听到孔子与弟子“吾与点也”的对话,体会到其中的淡泊明志,令十几年没有拾起《论语》的他深受感动。
“糖果小侠”说,千年后的今天,台湾当政者欺善、争勇、斗狠,叛离孔子的思想,难怪当权者强硬主张“去zhongguo化”,如果儒学、《论语》的精神在台湾成了气候、成了势力、成了现实,他们就没偶可耍!没戏可唱!
这篇文章,反映出民众对台湾社会浮躁气氛的焦虑和担忧,这种浮躁气氛的成因千头万绪,显然不是单靠国学或者国学热就可以解决。实际上,于丹本人并不赞成国学热,她曾说,希望国学不要“热”,而是要“温暖”。与一些对国学热一味叫好或者批判的声音比起来,这无疑是理性而有建设性的态度。
数典忘祖的某些台湾zhengzhi势力,不惜劳民伤财地去除zhongguo传统文化,若有朝一日他们也能有一点理性务实的态度,那就是台湾社会和民众之福了。
记者 王 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