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内地拟斥资1.5亿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清乾隆年间纂修的古代文化典籍《四库全书》,是zhongguo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几乎涵盖了古代zhongguo所有学术领域。但200多年来,当年抄写的七部《四库全书》,流传至19世纪仅存三部半,且其中较为完整者仅两部——如今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以及藏于台北故宫的文渊阁《四库全书》。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内地读者对文渊阁《四库全书》却难得一见。记者从北京三希堂藏书获悉,内地拟斥资1.5亿,将藏于台北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该工程有望于2012年完成。 

据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刘明介绍,《四库全书》纂修的直接起因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安徽学政朱筠提出从《永乐大典》辑出亡佚图书的建议,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即诏令汇编所辑佚之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虽有维系清朝统治和笼络人心的zhengzhi目的,但大规模的图书整理编纂却在客观上起到了使传统典籍免遭毁灭的厄运。《四库全书》编修历时十余年,参与编撰学者三百六十多人,抄写人员近四千人,收录典籍三千五百余种、七万九千余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约七亿字……它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我国大部分重要典籍,几乎涵盖了古代zhongguo所有学术领域。当时一共抄写了七部,即北四阁和南三阁,四库七阁的命运不尽相同。

抄写完成的七部《四库全书》,流传至上世纪仅存三部半,圆明园文源阁、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及其书籍早已在战乱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而藏于沈阳文溯阁本、杭州文澜阁本,原书散失严重,后者甚至缺佚过半。其中较完整的版本为原藏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本,以及贮存于清内务府的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民国三年(1914)入藏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并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而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与上世纪30年代由国民dang政府南迁,随后又迁台,现收藏于台北故宫。进入新世纪,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来京,特意参观了紫禁城文渊阁,不见《四库全书》,但当年存放《四库全书》的书柜都保存完好。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也曾在台北故宫观看了离开文渊阁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研究表明,文津阁本与文渊阁本在篇卷、文字、《永乐大典》辑佚本、序跋、附录、提要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朱玲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