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楚王"好细腰"铭文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甲骨文艺术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上图为王子午鼎,1979年出土于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墓,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千克 
下图为王子午鼎铭文。





    王子午系春秋时期楚庄王第五子,又名子庚,其父为春秋五霸之一,其本人也颇具战功,曾历任楚国司马、令尹(宰相)等职,吴国入侵楚国时曾率楚军大败吴师。王子午鼎乃王子午命人铸造,于1979年在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发现时是一套七件形制相同而大小相次的列鼎,可惜出土时损毁严重,经过长达四年的修复也仅使五个鼎重现当日华美,目前分别藏于zhongguo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淅川县博物馆。 


    zhongguo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王子午鼎是其中最大的一件,与鼎同出配套取食铜匕。器为附盖圆鼎,侈口方唇、束腰、短腹、平底、斜立式耳、兽蹄足,环钮平盖,盖钮两端铸有兽头,钮周围饰有两周窃曲纹。鼎耳为长方形,自口沿向上外撇达45°,饰浮雕蟠螭纹。鼎口沿满饰半浮雕夔龙纹、窃曲纹和云纹。颈部稍敛,自口沿以下饰一圈细密浅浮雕蟠虺纹带。中腰收缩,有半圆形腰箍一道,箍饰浮雕蟠螭纹。腹部下膨,上饰垂鳞纹,下饰双线窃曲纹一周。鼎口外及器身周围有6个浮雕夔龙纹,兽口紧咬鼎沿,足抓住腰箍,攀附于器上,头顶的两角铸作两夔龙盘绕,腰和尾端又饰有饕餮纹,夔龙昂头、伸颈、扬尾,正在向鼎内探视,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鼎足粗大,上面铸成兽面状,中间以兽面状扉棱作鼻。 


    王子午鼎器型敦厚稳重,气势庄严雄伟,但它内收的腰腹和外撇的双耳,与一般鼓腹、立耳的中原鼎大异其趣,具有强烈的动感和张力,把沉稳和灵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典型的楚国风格。纹饰细密华美、立雕繁复似追求奢华情趣,有繁文缛节的倾向,是当时楚器的新风尚,尤其是攀附在器腹上的六个怪兽,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于鼎身,其构形复杂,工艺精湛,构思奇巧,风格诡异,体现了楚人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和浪漫气质。平底束腰的形态恰好印证了楚王“好细腰”的怪癖,而这一形制特征,也成了楚国青铜器的特有的标志。 


    器上铭文14行84字,盖铭4字,记述王子午作器用途并歌颂自己的功德。全文词语流畅押韵,是楚国青铜器上不多见的长篇美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最为独特的是,铭文以鸟虫篆书写,字体修长,笔画婉转逶迤,带有很多鸟头鱼尾等装饰性线条,看上去别具一格,有zhongguo最早的“美术字”之誉,后来的秦代篆书有一定的影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