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千年藏书大典》被称"民间四库全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座谈会现场

为抢救、保存和整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籍文献,一套代表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zhongguo民间“四库全书”——《千年藏书大典》近期陆续出版。此书工程浩大,前期先行推出6种:《知不足斋丛书》、《藏修堂丛书》、《文学山房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平津馆丛书》、《功顺堂丛书》。该套大型藏书的出版工程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与凤凰出版社、巴蜀书社共同完成。10月19日,由时代华语主办的《千年藏书大典》座谈会在京召开。

之所以称誉此工程为zhongguo民间“四库全书”,是因为此书收录的古籍文献与《四库全书》收集的已成书的各种典籍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自古以来,民间修书藏书与官府藏书一直并驾齐驱。zhongguo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官方大规模修书藏书要数清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该书收录了清乾隆以前zhongguo重要的典籍,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准,被誉为zhongguo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工程。但是,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相关档案记载,在《四库全书》以外的近15万册的典籍被焚毁、封禁;一些《四库全书》收录的典籍已被划归为zhongguo官方系统,也被篡改得面目全非。

一批著名的藏书家继承我国自古修书刻书的传统,将一些绝大多数《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珍贵书籍收藏起来,汇以私家典藏的孤本、珍本,一依原典,按类汇编成书。这些典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zhongguo传统文化的精神原貌,享有盛名者络绎不绝。如毕沅《经训堂丛书》、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张海鹏《学津讨原》、黄丕烈的《士礼居士丛书》、孙星衍的《平津馆丛书》等等,至今仍为学界所重。这些书籍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远非官修《四库全书》所能具备。正是这些,成为了《千年藏书大典》编纂的蓝本。

《千年藏书大典》全套典籍精选了清代六大著名藏书家毕生刊刻、收藏的典籍,计101册,于今年10月率先问世。

《千年藏书大典》全书收录4000余种,收录史料的范围之广、数目之众、内容之丰、价值之大,皆堪称空前。如其中的《海山仙馆丛书》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该书共56种485卷,分经、史、子、集四部。难得的是,潘仕成在丛书自序中提到,要选择前人著作中有益于实用,探讨学问以及刊本较少的印行于世,除收入经史笔记著作之外,“收入其术数、医药、调燮、种植、方外诸家者流,亦有可观不妨兼采,惟游戏无益之作,文虽精妙,多从刈爱”。因此,丛书中还收入西洋译著《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圜容较义》、《勾股义》等等。这套丛书讲究实学,博采中外,体现了岭南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潮流,对于研究当时的思想史意义以及学术史意义非常重大。即便如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潘祖荫,在其编辑《功顺堂丛书》时,也收录了《平定罗刹方略》,详尽记载了与俄罗斯争端的史实,价值颇高。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原主任李致忠、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韩格平、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北京史学会原副会长王汝丰、zhongguo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曹大为等古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并就《千年藏书大典》的价值、意义与今后的出版规划等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表示,《千年藏书大典》的适时推出将zhongguo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麻晓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