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北川文化人执著抢救保护羌族文化(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为保护羌文化 奔走呼号的艺术团团长
46岁的羌年省级传承人杨华武在地震前是北川县羌族民间艺术团的团长。地震前,他曾在位于北川县青片乡小寨子沟的五龙寨,组建过一支羌族表演队,远近闻名,青片乡小寨子沟保护区因此成为羌族风情旅游景区。
地震发生后,这支羌族表演队自然解散了,杨华武不甘心。为了抢救和传承羌文化,他想重新组建一个羌族表演队。于是,除在北川外,他又在松潘、平武等羌民族聚居区招收队员。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援建方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威海市当即给了60万元的活动经费。
杨华武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通过电话召集原来的成员,一方面在安置点招募有歌舞基础、热爱羌族文化的青年。
25岁的李永红,是第一个接到杨华武电话的人。地震前,他是羌族表演队的教练。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把羌族民间舞蹈搜集齐全。他曾到农村采风,接触过最原始的民间歌舞。地震后,他离开了青片乡,离开了自己热爱的羌族舞蹈,这让他伤心地落过泪。接到杨华武的电话时,李永红已经到了成都,用自己的积蓄和从母亲那里借的2万元,在成都机投镇接手了一家烧烤店。
他接到电话后,被杨华武的执著所感动,立即把小店转了手,回到了青片乡,开始为艺术团编排节目。他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晚上打开音乐,光着脚,从床上跳到地下,又从地下跳到床上,编排出《羌红》、《许愿》等节目,赢得广泛好评。
羌年国家级传承人母广元是团里的主持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母爷爷”。在杨华武执著的感召下,“母爷爷”来到了艺术团,做了主持人。“母爷爷”看到团里18岁的黄景河喜欢学吹羌笛,就教他识简谱,并鼓励他登台表演。后来,黄景河在全国“希望之星”比赛中,进入了“全国综艺十佳”名单。
“2008年6月21日,由30多人组成的北川县羌族民间艺术团重新组建起来。7月1日,艺术团成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在青片乡的空地上开始了排练。”回忆当时的情景,杨华武激动地说。
据介绍,目前团里已经排练了羊皮鼓舞、萨朗舞、多声部演唱、口弦等节目,基本上囊括了羌民族的表演形式。杨华武告诉笔者,今年春节期间,他们艺术团不仅上了四川电视台的“春晚”,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
目前,该艺术团暂时栖身绵阳老龙山的一个旅游景区内,平时队员们排练歌舞,为游客表演。杨华武的心愿是,回到自己的“根”——北川。
谈起今后的打算,杨华武说,现在他最想在新县城建立一个北川羌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心。“这个中心应该是田园式的,可以把部分羌族农民请进来,让他们在这里生活,让牛儿和羊儿在园里ziyou奔跑,原始地展示羌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特色与文化,同时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的传承不留痕迹,却能长久。”杨华武充满期望地说。(贺贵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