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邑佗城展开古城保卫战 重修整建保原有面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借助第2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前改造升级,今年春节黄金周,广东省龙川县佗城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接待游客14.3万人次。特别是大年初一,一天就来了5万人之多,接近以往平均一年的接待量。这让许多佗城人着实意外和惊喜。昔日残破不堪、污水横流、脏乱贫困的古邑,为何成为四方游客接踵而至的旅游胜地?记者带您走进这个穿越千年的古镇,解读它的前世今生。
佗城其城
2200多年前,赵佗奉秦始皇之命率50万大军南征,在佗城成为首任龙川县令。龙川是秦朝在岭南最早设置的四大古县之一,比广州的建制还早14天。
龙川佗城商业颇盛,至新zhongguo成立前夕,县前街、南门街、大东门街、小东门街、百岁街等仍保持完整,店铺300多间。佗城至今仍留有众多古迹和古建筑,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坑子里、牛背岭;秦时古城基、越王井、赵佗故居、马前岗等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孔庙、东河、仙塔桥、新塔、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见证。
佗城镇既是南越王赵佗的兴旺发迹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交流的结合地,而且也是千百年来东江中上游地区的zhengzhi、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五代南汉至明初循州治所。宋时苏辙在此3年,“直须便作乡关看”,广东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萧殷就是佗城人。佗城同时有一所学宫、一座考棚,不但是广东唯一,在全国也屈指可数,仅有河北定州、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保留下同类建筑。
在历史上,佗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佗城原称龙川城,又曾几度称循州城。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纪念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改名为佗城。
旧貌新颜
升级改造前的佗城,衰朽的不仅是文物建筑,还有生活面貌以及城镇环境。如此多古建筑聚集的一个古镇,却连一个文物储藏室都没有,全都残破不堪、摇摇欲坠。古镇上的人们忙着寻找改变贫穷的出路,对古镇上的古建筑视而不见,原有的骑楼街,不少已经被翻新成现代小楼,贴上了瓷砖;传统古朴风格的客家民居破败衰朽,几乎无人居住,有的则干脆拆掉老屋建起新房,如大城市里现代化小洋房崛起。让人不禁会想:这座古镇恐怕很快就要消失了。
2006年,在众多专家的支持提议下,佗城计划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申报世界遗产;2009年,佗城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zhongguo分部认定为“千年古县”。2008年开始,借助河源筹办2010年“世客会”的契机,佗城的升级改造终于被提上日程。一场自上而下的全民古城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河源市政府坚持能保住的都保住的原则,大手笔投入,为佗城古镇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政府的大力支持点燃了民间的热情。村民们自发筹款,修缮了数十间明清姓氏宗祠;远在香港的客籍名人曾宪梓、吴惠权捐出100万元,为佗城修复了门楼;龙川本地和客籍企业家捐助资金达到了1000多万元。
佗城的改造坚持了规划先行。龙川县委邀请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前来“会诊”。此后,广东省内外的文史、古城规划改造的专家一拨拨来佗城考察,提出规划建议。同时,坚持修旧如故,保护原有的原貌,展示新修的新颜。修旧如故,这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存,也是为了新的生活方式在其间自然延续。
如今,昔日破败的龙川佗城小镇修葺一新,古风遗韵犹在,百岁街、越王井等古景点一一恢复,大红灯笼、壁灯挂满了大街小巷,沉睡2000多年的古建筑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沐浴在今天幸福灿烂的阳光下。
回到佗城
夜幕笼罩下的佗城古镇,有种不可多得、失不复得的宁静和美。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佗城这个地处偏远的千年古邑,正在经历地理位置和文化身份的双重边缘化。严重的老龄化、离巢空城现象侵蚀着很多如佗城一样的小镇。改造一新的古镇,如何吸引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实现梦想,扎根在这块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地上,是古镇未来发展最需考量的。
2010年举行的“世客会”,让佗城的名气大涨,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走在佗城街道上,很容易就能感受新与旧、古与今的矛盾冲突和交汇融合:整饬一新的仿古“肉菜市场”虚位以待,正在铺设中的网络,即将进驻仍有人居住的百年小院,写春联的广告下留着手机和QQ号。
据在佗城担任景区讲解员5年的小张介绍,她的同学当中,除了有能力上大学的,大多数人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去珠三角、潮汕地区打工。谈到那些也是学旅游专业,在别处当酒店服务员、导游、解说员的同窗好友,她流露出一丝微笑:“要是以后佗城发展得越来越好,她们就可以回来了。”
与生活一起改变的,还有古城居民的观念。佗城的普通老百姓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保护和美化家园。佗城镇修好了,成了旅游景区,所有的人都会受益。这成了佗城人的共识。
随着古镇文化品牌名气的提升,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进步。佗城现在拥有2个工业小区、10多个工厂,去年至今,年轻劳动力回流趋势初步显现。许多佗城的企业家带着孩子回佗城“认祖归宗”,现在年轻一代不仅为家乡人文历史感到自豪,假期还会主动邀同学一起回佗城观光旅游。
修复如故的学宫、考棚等历代文物,让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有了可以延续的载体。千百年来深厚而牢固的文化认同、生活习性、血缘纽带,给予佗城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一致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辱感。这些传统和古迹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又浓厚的磁力,吸引着离开这片土地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回到佗城,在焕然一新的古镇里重拾自己的精神家园。(裴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