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老“北路戏”推陈出新唱“廉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林翠慧缪淑秀陈国琴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公生明,廉生威,以身作则人自清……”台上人且歌且舞、兼文兼武,说唱间颂扬先进、鞭挞腐恶、扬清激浊,弘扬廉政文化;台下八方听客倾心聆听,掌声如潮。记者近日走进福建寿宁北路戏剧团探访这一古老剧种的历史变迁,领略了“非遗”精彩。

北路戏之乡——福建寿宁西浦的状元馆内,北路戏一改传统剧目大唱“廉戏”, 沉寂许久的北路戏,连日余音绕梁,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把廉政题材融入北路戏,使得这古老稀有剧种既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繁荣,同时又创新了教育载体,探索廉政文化宣传新途径。”寿宁县纪检委黄远航如是说。

  北路戏,亦称“福建乱弹”,至今已流传300多年,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道白、唱词不受方言限制,是zhongguo现存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的稀有地方剧种之一。

  谈起北路戏百年兴衰变革,北路戏传承人之一、北路戏剧团团长缪清奇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

上世纪60年代,北路戏还深受民众欢迎,但凡民俗节庆,邀请剧团演出助兴成为地方特色的习俗。剧团创作演出曲目《张高谦》,不仅红遍八闽大地,且于1965年4月开始了为时6个月的赣、湘之行,行程数万里,演出400多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

时至80年代中期,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盛极一时的北路戏濒于消亡,大量演员外流自谋生路。2006年北路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剧种的传承、发展便又引起各方重视。

“寿宁红土清风、梦龙文化成了北路廉戏素材的天然土壤,廉政文化题材给北路戏注入新鲜的血液,扩展了发展道路,成为长盛不衰的创作主题之一。”缪清奇说。

不久前,台湾基隆市长张通荣率领基隆市经济文化参访团,观看寿宁北路戏曲目《和谐奋进凯歌行》,称赞不已,并邀请寿宁北路戏剧团到台湾访问演出。

“北路戏深受大家喜爱,巧借北路戏宣传廉政文化,不但形式新颖,而且能够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什么说教都强。”北路戏爱好者缪亦庆老人对记者说。

目前,当地政府鼓励剧团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编排出更多为群众喜闻乐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剧目,以创新的观念面向市场,使得古老的剧种焕发生机,深受民众喜爱。

寿宁县委宣传部部长林蔚虹介绍,当地职业中专开设了北路戏艺校艺术表演班、幼儿班。2010年11月份开始,表演班学员已开始尝试上台演出,《卖水》、《单刀qiang》等精彩剧目,受到民众的欢迎。此外,当地政府正计划改造建设北路戏剧院,以更好保护传承古老艺术,使其发扬光大。

如今,走在寿宁的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民众三五成群聚在一块自学自演廉政北路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