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毛边书拯救了谁?(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贵和少不是进步
毛边书的收藏热,并非是图书市场繁荣的标志。恰恰相反,是出版业夕阳西下的象征。
对此,哲夫说:“书籍本来应该是承载文明、普及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应该让人用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在解放初期,那时候书非常朴素,包括各种名著,都出简装本。开放之初的出版业也曾经辉煌一时,大量的优秀的出版物曾经给无数人带来阅读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但是在现在,这个到处都是高楼林立、追求金钱的社会中,书也一样,极尽奢华,比谁更高档,我在书店经常见到抱着书看一天的人,不是他们愿意在书店里人挤人的地方看书,而是书太贵,买不起。”
时尚文化滚滚而来,以商业为目的的出版业让哲夫担忧,他说:“尽管出版商都瞄准了市场,但出版业仍旧不景气,这不仅仅是商业的错,也有社会诱导的原因。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依靠牺牲环境,超前消费后代的财富和资源,形成畸形的商业社会,这种畸形的商业社会也必然带来畸形的文化社会,文化的土壤正在消失,文化日渐衰落。还是以文学图书为例,体制上原本是学习苏联的,到了今天市场时代,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下面的出版机构已经先被推入市场,两种不同模式的交错下,不管是创作还是出版,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电子书不能承载的
如果说畸形的商业化让人们改变了对书的态度,那么技术的进步则彻底改变了书的命运。
这个时代,电子阅读已经越来越流行,阅读的介质也不再仅仅是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但是,同样也有不少人认为,电子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性质不同,它无法带来纸质阅读的乐趣、沉静和思考。
哲夫说:“电子书的发展确实让纸质书越来越受排挤,但是电子书毕竟无法代替纸质书给人的感觉。一本书可以反复地读,今天读一页,明天拿起来再读一页,它给人的是安静的心情,深沉的思考,而电子书则是一种浏览式的,浮光掠影的信息吸收,不能让人真正地进入一种阅读的境界。我在国外遇见过一些地方,或者咖啡店,或者其他场所,常常举行读书会,一群有同样爱好的人们,定期聚在一起同读一本书,当然不是电子书,而是纸质的书,有时候可能一个人就朗诵一小段,甚至几句,一本书慢慢读完,可能要一年。我想他们是在固守一种东西,一种人类精神的精华,不仅仅是书的内容,也是书本身。”
王宝生也认为电子书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他说:“出版业确实是夕阳产业,但是它不会消失,最起码一两代人中不会消失。在zhongguo这个有悠久的印刷史的国家里,纸质书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所培养成的文化习惯并不容易消失。而且,一个小孩子可以在电脑上获得知识,但不可能让他在电脑上完成文化和艺术的启蒙,电子屏幕培养不出来作家,也培养不出来画家、书法家。”






 
关键词: 毛边 拯救 新闻信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