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游人渐少多家经营亏损 庙会难出“烤串会”困局(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今年逛庙会的人确实少。”老北京网总编张巍比划着。往年,买票的人流能一直排到过街天桥上,连马路对面都有,可今年,即使是最火的庙会,也不敢奢望这样的景观了。
游人少,有客观原因,一是今年春节早,天气太冷,二是庙会数量增加太快,16个区县加起来,共开了300多档,分流作用明显。
但在张巍看来,主观原因更为突出:“庙会发展正遭遇瓶颈,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老北京逛庙会,因为这里有平时吃不到的、玩不到的、看不到的、买不到的,可今天哪家庙会还有这些?总是一副老样子,又做不到原汁原味,大家还有什么必要来呢?”
在缺乏创新、不善守旧的背后,庙会还遭遇了商业化、管理等问题,原本丰富多彩的内容越来越稀薄,烤串小贩反而成了最积极的参与者,当“年味”化作烤炉的滚滚浓烟时,无怪乎各方争议多多。
春节不是烧烤节,庙会不应成为“烤串会”,可怎样才能突破这个困局?张巍今年共参与了4档庙会的策划与实施,在一家庙会整整守了7天,用他的话说,这是为了避免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而是聚焦在一点上,更深入地去思考。
逛庙会的外地人多了
北京晨报:今年各庙会人流渐少,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张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在许多老北京人眼中,庙会已没什么“正经”东西,就算最火的烤羊肉串,许多还是鸭肉冒充的。既然做不出“年味”,大家当然不来,相比之下,倒是逛庙会的外地人显得更多。
北京晨报:各庙会情况参差不齐,这是不是也有操作水平的因素?
张巍:确实有,北京庙会分两个集团,龙潭湖、厂甸、地坛等原本有公园的,属第一集团,其他多是第二集团,在环境、舞美、节目、管理、特色商品等方面,双方差异颇大,比如今年厂甸庙会,开幕式舞台搭建的水平确实出色,体现了国家级“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以下同)的实力。因为第一集团资金雄厚,即使将创意、演出等外包给公司,接单的也多是国有企业,可以申请文化创意基金,而第二集团就很难了,接单的公司要考虑经营问题,运作空间相对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