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会议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历史千年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二 

    先周文化这一概念自60年代初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编写商周考古教材时提出后 ,一直是商周考古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先周文化的内涵、来源、分期、年代等问题直到现在尚有诸多不同的看法 。但分布于关中地区的郑家坡类型是先周文化,其晚期阶段年代大体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基本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如前所述以毛家坪遗址④B和H29为代表的秦文化遗存,其文化面貌、年代基本同于郑家坡类型晚期阶段,因此了解关中地区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郑家坡类型晚期遗存的分布格局及结构,应是探索早期秦文化起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所了解的郑家坡类型晚期遗存主要分布在西到宝鸡地区,东至沣镐地区的范围 里,为研究者所瞩目并具代表性的遗址有:宝鸡斗鸡台 、凤翔西村 、扶风北吕 、壹家堡 、岐山贺家村 、武功郑家坡 、黄家河 、岸底 、丰镐遗址 等。 
    1、宝鸡斗鸡台 
    斗鸡台墓地发掘于三十年代,有15座墓年代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 。全部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腰坑,南北向,均直肢葬,随葬陶器或一鬲一罐,或仅一鬲、仅一罐,除K4所出陶鬲为高领乳状袋足鬲外,其余均为联裆鬲。从K区内还有K7、K9等随葬联裆鬲的墓葬来看,可知在斗鸡台墓地,至少在K区里,随葬乳状袋足鬲和随葬联裆鬲的墓葬是同时存在的 。目前不了解与斗鸡台墓地同时期的居址的文化面貌,但从墓地中随葬二种陶鬲的墓葬共处的现象可以推定,在居址中亦是乳状袋足鬲和联裆鬲二种文化因素共存。 
    2、凤翔西村 
    凤翔西村墓地共发掘先周中期到西周中期的墓葬210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或口底同大,或口大底小,有熟土二层台,未见有腰坑,均为直肢葬。60%左右的墓仅随葬一件陶鬲,37%左右的墓葬随葬一鬲一罐,另有少量的墓仅随葬一件陶罐或共出有簋。其中年代属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的墓葬中 ,79M44、M45、M50、M69、M76、80M2、 M18、M83、M87、M131、 M147、M148等12座墓出土斗鸡台类型乳状袋足鬲,虽然有二、三座相对集中的现象,但从整体看,这些墓基本散见于墓地各处  。没有发现与该墓地同时期的居址,不过由于墓地中随葬二种不同类型陶鬲的墓交错分布,居址中亦应是二种文化因素共存。 
    3、扶风北吕 
    北吕墓地包括北吕村北部的北山、东山、窑院三个地点,共发掘出先周到西周中晚期的墓葬283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大部分墓口底相等,少数口小底大,多有熟土二层台,没有发现腰坑,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其中42%的墓随葬陶器为一鬲,33%的墓随葬一鬲一罐,4%的墓随葬一罐,另有少量墓共出有尊、簋和盂。北吕墓地从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的墓葬中 ,仅有BM21随葬一件属于斗鸡台类型的乳状袋足鬲,并共出有尊、盂各1件,其余各墓所出陶鬲均为联裆鬲,共出的陶器有折肩罐和肩部有弦纹的圆肩罐。因原简报未发表各地点的墓葬分布图,因而不能确知BM21在墓地内的确切位置,及与其他墓葬之间在平面上的关系。但从简报所述该墓位于“北山墓地最西 ”,至少可以确认BM21不是杂处于随葬联裆鬲的墓葬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吕墓地应是一处表现出较单纯文化面貌的墓地。 
    4、扶风壹家堡 
    壹家堡遗址包括居址、窑场和墓地几个部分,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所获资料主要是来自居址。原报告将壹家堡遗址分为四期,并认为其中第二期和第四期遗存属郑家坡类型。第四期遗存包括4、5、6三段,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三期末到殷墟文化四期,即商王文丁到帝乙时期。据孙华《扶风县壹家堡遗址分析》一文,在壹家堡遗址四期遗存中,占主导地位的为郑家坡类型文化因素,同时共存有其他一些文化因素,如双耳乳状袋足鬲(H21:7)为典型的刘家文化因素,而三足蛋形瓮(T31③:41)、素面圆肩罐(T31③B:47 )、素面折肩盆(T31③A:44)等,则或许是来自陕北、河套地区的古代文化因素  。 
    5、岐山贺家村 
    贺家村墓地自五十年代以来已经过多次发掘 ,其中年代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或西周初年的墓葬主要有1963年发掘的54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大多口小底大,或口底相等,个别口大底小,多有熟土二层台,墓底无腰坑,均为直肢葬。随葬陶器以鬲、罐为主,仅个别墓出有壶、缶、瓮等。随葬的陶鬲中有20%左右为高领乳袋足鬲,其余均为联裆鬲。从墓葬的平面分布观察, 随葬乳状袋足鬲的墓散见于墓地各处。 
    6、武功郑家坡 
    郑家坡遗址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但已发表的材料均来自居址 。因该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极具特点的长筒形联裆鬲、绳纹深腹盆、绳纹折肩罐是同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者,从而将这一类遗存命名为郑家坡类型。原报告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在其中期阶段已经出现的属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表明在郑家坡遗址的居址中,至少有一段时间,郑家坡类型与斗鸡台类型是共存的。不过在郑家坡遗址发现的基本与居址同时期的墓地 中,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无腰坑,仰身直肢,随葬器物组合以一鬲或一鬲一罐为 主,陶鬲均为联裆鬲,表现出极为单纯的文化面貌 。 
    7、武功黄家河 
    黄家河遗址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黄家河墓地共发现先周时期和西周中期的墓葬49座,车马坑2座 ,黄家河墓地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口略小于底,有生土或熟土二层台,未见腰坑,人骨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随葬陶器为一鬲或一鬲一罐。鬲均为联裆鬲,罐有绳纹折肩罐和肩腹部有弦纹或方格纹的圆肩罐。黄家河墓地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是代表了单纯的周人文化,基本是商周考古研究者的共识。 
    8、武功岸底 
    岸底遗址发掘于90年代初期,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已经报导的材料均来自居址。据发掘简报,岸底遗址属于先周时期的遗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后参加发掘者牛世山又将其分为四期七段,其中第四期(含6、7两段)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四期到商周之 际,文化面貌以郑家坡类型典型的联裆鬲、深腹盆和绳纹折肩罐为主,同时亦有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以及来自陕北、河套地区北方古代文化的三足蛋形瓮和来自商文化的折腹簋等 。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