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化让农家“乐”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化让农家“乐”起来 
     “尝农家菜还能赏文化墙,是柳池村区别于其他农家乐的地方。这小院里不但饭菜香,而且文化味浓,给人的感觉不一般。”游客王先生对记者说。 日前,记者来到陕西省大荔县柳池村,在一户农家小院里遇到了这位与朋友一同驾车而来的王先生。他向记者赞叹道,柳池村的人很有商业头脑,平心而论,方圆十里八村的,这农家菜能差多少?但能品出文化味的,却只此一家。
     柳池村位于大荔县城北4公里处,人口960人,土地2200亩,早些年主要以早熟苹果、西瓜、棉花种植和家庭养殖为主,农民人均收入一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而这些年来,“文化立村”不但使得民风淳了,而且让柳池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如果说柳池人有商业头脑,这份商业经也绝对是从“文化书”上念出来的。该村村支书王郁中对记者说:“致富也要有创新之处,而用文化引领柳池人文明致富是我们所选的道路。”
     记者了解到,2009年,新上任的村委会干部们依据该村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农家乐等新兴产业。于是,村里便开始组织村民去周边一些成熟的农家乐参观学习,并从大荔县劳务局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及酒店管理人员,加上本村的大学生,对村民进行烹饪、礼仪和卫生等方面的专门培训。这些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属于通识教育,要想与众不同,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名片。于是,精明的柳池人一开始便在菜单的后面附上了大荔县各旅游景点的简介,包括文殊塔、丰图义仓、八鱼清代李氏家族墓等,使游客们在品尝特色美食的同时,对大荔县的历史人文古迹也能有所了解,享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大荔县的旅游产业链。
     该村村委会主任马国平向记者介绍,时过4年,柳池村农家乐由最初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经营,“文化农家乐”的名声越叫越响,文化致富真正让农家“乐”了起来: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柳池村的“文化农家乐”不但吸引了外地人,也同样吸引着本村人。去年8月,看到自己村里的“文化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在外打工的村民刘兴财辞了城里的工作返乡创业,忙起了自家的农家乐。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厨房里娴熟地操练着手中的家伙,一边忙活着,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赚钱的方式有好多种,我现在赚的是饮食文化的钱,希望我这个后来者能后来居上,让客人们在尝农家饭的同时,听历史故事,看人文古迹。”
     当然,柳池村的文化名片绝不仅仅是印在菜单后面那么简单,其中备受游客称赞的一个例子,就是该村修建的文化墙。柳池村的文化墙并不是一面墙,也并非仅仅修建于农家小院用来吸引顾客的一个招牌,而是遍布全村的文化长廊。在村里,记者看到,每家每户门前的墙壁上,都分别绘有二十四孝图、村名由来、村史名人、中华道德故事等文化宣传图画并配有文字。当初力主修建文化墙的马国平指着自家门口的文化墙对记者说,如今,这些图画和文字在村民的心目中已经由最初的不以为然内化为一种道德自律,不但村风村貌越来越好、邻里关系和睦,而且成为吸引游人和食客的独特风景。“既要让村民鼓起口袋,更要让他们‘富’了脑袋,用文化引领人们的追求已成为柳池人的一种风尚。”
     记者了解到,柳池人能走上“文化立村”之路,缘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该村就注重追寻和传承本村的历史,包括搜集和保存建村的时代、村名的由来、村中大事、村中文化名人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培养了柳池人的文化自觉。自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共走出了80多名大学生。较早的文化自觉与长期的道德坚守,引领了柳池人较快地走上致富之路。而走上致富之路的柳池人更是把对文化的追求作为一种赏心乐事,不仅用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而且创新了道德培育和引导机制,使文化和道德相得益彰。
本报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 秦 毅





 
关键词: 农家 文化 新闻信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