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北京朝阳2011年文化创意税收超过房地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2012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总体平稳,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就业形势稳定,社会民生继续改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增速略有放缓。应该说,GDP增速放缓符合北京经济稳中求进和主动调控的方向和要求。在调整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支撑力逐步退出。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中的新势能、新动力也正日益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型助推器。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解读北京经济”专题报道,从金融创新、技术驱动、文化创意、民生保障、生态改善、消费拉动等方面为您解读北京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5年来,朝阳区对文化产业投入了专项资金6.5亿,到去年,投入的回报已经非常明显,一年中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税收就有70多亿,占到区财政收入的30%。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京城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一个被传统上认为“烧钱”的行业变成“赚钱”的行业。
  据市发改委介绍,今年一季度,本市经济牢牢把握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双轮驱动”效益显著,特别是文化创新加快推进,全市统筹了100亿文化资金,组建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另外,zhongguo文化产权交易所、zhongguo版权交易中心、核心演艺区建设顺利推进。
  位于东四环外的京棉厂,曾是首都引以为傲的“纺织城”,与首钢并称为北京工业史上著名的“一白一黑”。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纺织业经历了深层的产业结构调整,京棉厂一下负债10亿元。京棉集团董事长蔺贵良说,经过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这座占地面积相当于半个798园区的老厂成了莱锦创意园,46个厂房成了一个个独具创意的工作室。自去年8月招商起,不过半年时间,园区还没正式交付使用,所有的空间就都被租光,所有企业年产值的总和超过100亿元。类似的企业在朝阳随处可见,718园区、1919园区……这些曾经老旧的厂房如今全部成为朝阳区的文创重点项目。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文化创意产业看不见摸不着,比起实体经济,是个‘烧钱’的买卖。”朝阳区文创发展中心一位负责人说,由于看得见的实体资产少,中小企业居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版权价值评估体系尚不健全,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融资难题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阳区5年来先后向220家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企业投入了6.5亿元,扶持其发展壮大,莱锦创意园、懋隆艺术馆等一批前身为旧工厂、旧厂房的文创企业经过华丽转身后,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从去年开始,此前的投入已经迎来了回报。目前,朝阳区共有文化创意注册企业近4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00家,约占全市四分之一,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去年,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累计实现收入1538.3亿元,同比增长16%,增长率远高于其他行业; 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区级可支配财政收入71.3亿元,约占全区的28%。
  让人吃惊的是,在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财政收入已经略微高出房地产创造的财政收入。朝阳区区长程连元曾经透露,2011年, 在中央及北京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开发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的比重同比下降了5.8%,朝阳房地产税收呈现下滑态势,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从过去的1/3变成1/5。而去年朝阳区财政收入300亿元,1/5的比重大约是60亿元。由此比较,文创产业创造的税收已经开始超越房地产。
  记者了解到,最近朝阳区正在起草《朝阳区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办法》等相关政策,支持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直接融资,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带动和促进各种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进一步激活文化活力。
  “文创”京郊落户 农民掘到第一桶金
  宏伟的仿古建筑、成片的现代化影棚,当一家又一家影视公司入驻京郊怀柔,带来的不仅是北京文创产业的蒸蒸日上、区域经济的腾飞,京郊农民也在其中悄然挖到了第一桶金。
  ■看准商机农民自建影视基地
  “action!”随着总导演管虎的一声令下,剧组进入拍摄状态。这里不是高标准的专业摄影棚,而是怀柔区杨宋镇仙台村自建的影视基地。今年春天,摄影棚刚刚竣工就接到《火线三兄弟》剧组的求租,以每月6万元一栋的价格连续租了3个月,这也成为该村影视基地掘到的“第一桶金”。
  走进仙台影视基地,三栋18米高的摄影棚非常醒目。随着杨宋镇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剧组到这里拍摄,然而,中影基地昂贵的费用也让很多中、小剧组望而却步。仙台村村支书胡广军决定建设影视基地,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地几个月就变成了影棚,而它的价格只有中影影棚的十分之一。
  ■农民拜师学做影视置景师
  上周日上午,一堂特殊的培训课在怀柔区杨宋镇开讲。台上的老师是中影基地美术分公司黄世华,台下坐着杨宋镇15个村的102名农民。“学生们”一会儿讨论、一会儿练习素描,原来,他们正在学习怎样做一名电影置景师。
  中影基地美术制作分公司总经理朱宝生介绍,置景人员中需要木工、油漆工、缝纫工等,都是农村地区常见的手艺人,自影视城落户该镇以来,有不少具备这方面技能的村民在剧组谋职,不过做置景师却是从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
  “按照计划,此次培训将长达10个月,力争培训出一两支能上手的村级置景队伍。”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总经理赵海成认为,为村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既是对当地的反哺举措,也能为当地农民寻找到一条致富路。
  ■怀柔文创产业带来收入28.9亿
  据了解,怀柔文化创意产业从影视类起步,1995年进驻的星美影视城是我国北方最大仿明清外景拍摄基地,《大宅门》、《铁齿铜牙纪晓岚》等500多部影视剧作品诞生于此。2008年中影基地投用后,文创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三年来,国产票房过亿大片半数在怀柔拍摄或后期制作。
  截至2011年底,怀柔区内累计注册文化创意企业3793家,实现入库总税款4.2亿元,营业收入28.9亿元。其中仅去年一年,怀柔影视产业便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税收超亿元。为支持文创产业发展,怀柔区制定出台了全市首个区县级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后盾。然而更可贵的是,文创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正在反哺京郊农村,让农民同时获益。
  ■文/本报记者 史祎
  石景山区区长 夏林茂
  首钢搬迁财政不降反增
  首钢石景山厂区进行搬迁调整后,石景山每年的财政收入出现了4亿元的“空缺”,这对于全年财政收入20多亿元的石景山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石景山区通过发展文创产业,不仅填补了财政空缺,去年更是增加了11.4%的财政收入。昨天,石景山区区长夏林茂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已由先导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和战略转型重点产业。
  记者:石景山区产业调整后,面对首钢搬迁,为何财政不降反增?
  夏林茂:首钢的搬迁确实给石景山的经济带来压力,但在这个关键的产业转型期,我们将目光瞄准了文化创意产业这个全新的领域。在全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坚持走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道路,重点打造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为特色的数字娱乐产业,品牌影响力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在全国已经具有领先优势。
  记者:目前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
  夏林茂: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企业现在已经有3000多家,比2005年增长了10倍,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是2007年的18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从2007年的53亿,增加到2011年的近200亿元,年均增长约30%。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利润总额从2007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0亿元,平均增速超过100%。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15%。
  记者:提到首钢搬迁,腾退后的老厂区未来将如何利用?
  夏林茂:首钢老厂区的重建规划已经批复,其中确定了一个工业遗存区,将进行保护和整修,利用现有工业遗存,打造北京夜晚生活文化旅游区。同时利用厂区内的山、水做背景,开发水幕演出、音乐喷泉等景观。部分旅游项目今年年底逐步向市民开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