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获好评 成为"吃货必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寝食难安时,近日在央视一套深夜播出的《舌尖上的zhongguo》却红得不可收拾。它不仅成为“吃货必看”的美食纪录片,还打败各种电视剧,把守着电脑的80后、90后观众重新拖回到电视机前,每晚准点追看,微博、论坛几乎都是讨论它的影子……共7集的《舌尖上的zhongguo》并非只是在优美的音乐、精致的镜头中让吃货们垂涎——每个人的舌尖都是一个故乡,或许在这样的情怀中,不知不觉,口水就与泪水齐飞了。 
  它介绍美食
  成为“吃货必看”
  《舌尖上的zhongguo》是一部关于zhongguo饮食文化的高端美食类纪录片,它不同于推荐烹饪大师精湛厨艺的一般饮食类节目,而是从食材采集、主食差异、加工演变等方面入手,用《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七集故事体现广阔国土上饮食文化的差异和共存。至今已经播了五集,每集五十分钟的时间内,山东烙饼、新疆烤馕、卤水豆腐、过桥米线、酥油煎松茸、螺狮粉、全鱼宴……在高清镜头下一一展现,让一群“吃货”疯狂,尤其是影片的画面干净,食物拍摄得既文艺又美好,让吃货们无法招架。
  它诉说情怀
  成为“文化宝典”
  美食纪录片让人流口水不奇怪,看得人流泪倒是稀奇事了。《舌尖上的zhongguo》则通过介绍各地美食名吃,来讲述一个个和食材相关的故事,一个个食材背后,真实的zhongguo人的故事。其实,以往展现zhongguo美食的电视节目不可谓不多,大多是名师大厨或花瓶美女的秀场。而《舌尖上的zhongguo》则摒弃了“好好吃”、“太美味了”这样空洞的介绍,将更多画面用于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大自然馈赠的食材。网友“马德里的星星”赞叹说:“镜头中承载了人文的关怀,一种质朴的珍惜态度贯穿其间,这种温情是绝大多数列举数据、搬弄文字、炫耀历史的纪录片所缺乏的。”有网友评价说看完后有一种别样的感受:“zhongguo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了美食上。在我未触及的地方,有许多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艰辛寻找自然界馈赠的食材、巧妙制作各色美食,在旁白节制而温情的语调的催化下,一种感动油然而生。”《舌尖上的zhongguo》实质是通过舌尖的那一刻感动,让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zhongguo文化。
  它牵绊观众
  成为“催泪巨弹”
  有网友说,看《舌尖上的zhongguo》是一件情感投入很大的事。“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zhongguo,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家。”“你实在很难说这部纪录片因为拍得有多么世界级而轰动全国。它能够爆红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共鸣。”的确,看着看着,你会想起妈妈的猪肉炖粉条,他会想到外婆的栗子烧鸡……这就难怪,有不少观众被感动得饥肠辘辘、热泪盈眶,甚至声泪俱下拨通一千里以外妈妈的电话。然而,那份感动,是对吃的敬仰之情,也是对血缘中的共鸣的欣喜。
  记者还注意到,自该片播出后,片中出现的土特产都“红”了,搜索量呈爆炸式增长,比如“毛豆腐”增长了48倍,“松茸”的搜索量增长了两倍等,而很多单子都是晚上11点节目播出后产生的。网友笑说,《舌尖上的zhongguo》已然成了一份“吃货指南”,若不是有“网购”这一“吃货利器”,就只能用舌头舔屏幕来解馋了。
  相关新闻
  导演:第二季将出炉
  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导演陈晓卿说:“拍摄这样一部美食纪录片,是想让观众从zhongguo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的一系列元素中,去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去感知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陈晓卿还介绍到,“我们特别强调要拍出那种垂涎欲滴的视觉效果。为做到这个效果,我们的团队吃了不少苦,也动了不少脑子,用了很多特有的设备拍摄,比如微距等。” 明晚,《舌尖上的zhongguo》就要播出最后一集了。很多观众表示,短短7集显然没有过足瘾,很多故事似乎没有讲完。对此,陈晓卿回应说:“纪录片生产有它的规律,要按季度来推,这季完了,我们很快会做第二季,还会有第三季。”记者 刘咏戈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