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古玩越来越少了 深圳古玩市场真品只有2%左右(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玩越来越少
90%以上为假货
由于靠近港澳和经济发达等因素,广东目前仍然是全国古玩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找到各种珍贵古董,而大量的伪造古玩器皿也充斥着这个市场,造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现象。不少藏友感叹:老东西越来越少、造假越来越高明,收藏越来越难以为继。
一个“缺藏品”的年代,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考验收藏者的知识水平和市场洞察力。对于目前极其少量藏身于古玩市场的真品,刘涛给出了不到2%的数字。他坦言,和十几年前相比,古玩的数量的确在减少,尤其是珍贵物件,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就拿收藏领域最大的门类——瓷器来说,十年前尚可求到的‘清三代’瓷器精品,如今已屈指可数;就连国际市场不屑经营的‘残瓷’,只要够档次,在国内也呈旺销之势。再看黄花梨、紫檀、漆器、玉器等门类,初入行的收藏者都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早十年有多少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啊!’”
刘涛建议,收藏古玩,必须具备眼力、魄力和财力。他说:“眼力是第一位的,没有眼力,再雄厚的财力、再大的魄力也只会让自己既丢钱又丢面。此外,要开拓思路,寻找更多的可玩儿品种。这就是打‘时间差’,即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去跟风抢热门。”
年轻化已成趋势
“藏二代”进入市场
以往,提起“古玩”二字,便会让人联想到古董店里端坐的都是鹤发童颜的掌柜,他们拥有丰富的鉴赏古董阅历,相当全面的文史知识,张口就能引经据典,游走于古代与现代之间。而现在,不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开始有年轻化的趋势。杨传耕也表示,十年间,深圳收藏界人数已有了数十倍的增长,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记者在古玩市场闲逛,发现不少“守柜人”为家中后辈,年纪尚轻已掌握不少古玩知识。而流连于其中的淘宝者,许多还只是20来岁的小青年,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呼朋唤友一探究竟。
深圳市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和儿子同属藏界“同仁”,不过前者为专家,后者虽为收藏起步,其藏品已是不容小觑。郭学雷表示,年轻人不是只喜欢奥运、世博等专题性的藏品,同样也爱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玩。他们并非只是收藏,同时将古玩作为装饰品,将心仪的古老玉佩翠坠等奉为复古zhuyi的饰品,以体现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他们中,有的是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中最早以经营古玩致富的藏者的子女,有的则靠继承父辈的家产,拥有了丰厚的财富。还有一些是在古玩业家庭中成长,对于古玩从小耳濡目染,有的在少年时期便拜师学艺,尽管现在尚是年轻的古玩店掌柜,却已有十来年经营古玩的经验。此外,这些年轻人比起其父辈来书读得比较多,文化水平比较高,对于外语没有多大障碍,不少古玩业“藏二代”于是经常结伴出国,在国外艺术品市场寻觅流散的艺术品。
“不少年轻人经济收入不菲,在有房有车之后,欲将闲散的钱款保值升值,古玩艺术品就成了他们的选择,逛古玩市场觅宝,是他们的一种生活乐趣和投资方向。”郭学雷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