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红山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被发现近3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红山文化遗址”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际,本月14日,“红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沈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牛河梁遗址管理处联合主办,齐聚百余位国内专家。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滕卫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等出席。
  牛河梁遗址被发现已近30年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我省朝阳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规模巨大的坛、庙、冢,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代表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从这里可以窥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如今,由牛河梁遗址等组成的红山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被誉为“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有力的佐证之一,更在学界掀起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探讨zhongguo古代国家产生等重大问题的热潮。
  有望成为我省牵头申报的世遗项目
  在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申遗后备名单中,我省牛河梁遗址和内蒙古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以“红山文化遗址”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副省长滕卫平坦言,此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我省牵头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均为其他省份项目的捆绑申报,“原本以为没有机会弥补,但是红山文化遗址有希望能够弥补这个遗憾。”滕卫平认为,目前申报的硬件工作基本到位,但软件还有缺憾,“五千年前的这个文明是怎样的,学术界应该有一个完整的阐述。”
  没有发现与其相匹配的居住遗址
  辽宁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市、阜新市、锦州市及葫芦岛市,另外在沈阳康平县及铁岭市昌图县也有零星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研讨会上表示,希望申遗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个招牌,而是能够以保护为前提,吸收国际社会的保护理念,采用“最小干预”的原则,更不能为了申遗而大兴土木,应该与当前牛河梁遗址公园的修建统筹考虑。
  此外,遗址附近还没有发现与其相匹配的居住遗址,这也是需要考古工作者下一步研究和发掘的主要工作。(记者 高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