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内当代艺术挖掘过度 秋拍惨淡遭遇滑铁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东南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如果用“一片萧瑟”来概括2012年秋拍的话,那么,当代艺术板块的表现只能用“惨淡”二字来形容,名家作品集体遇冷,大面积流拍的场面频现。一时间,有人称之为当代艺术的“滑铁卢”,甚至出现了“当代艺术推倒重来”的声音。
10月7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2012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中,共上拍作品153件,流拍42件,成交率仅为72.55%,总成交额为1.17亿港元,比去年秋拍下滑了近一半。其中张晓刚的《兄弟》、《里和外5号》、《红婴》等三件作品流拍,这在往年是少见的。此外,曾梵志、蔡国强、岳敏君等领军人物的多件作品也都遭遇流拍。周春芽的一件2006年创作的《绿狗2号》以218万港元成交,价位比几乎缩水了一半。
拍卖结束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显示,此次拍卖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的市场占有率下跌至5.73%,为2009年至今的最低点。zhongguo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顾振清则将10月7日比喻为“zhongguo当代艺术的黑色星期天”。
当代艺术的这个秋天为何特别“冷”?多数业内人士归因于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因为当代艺术在国内的收藏群体,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财富人群,而这些人群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其财务状况也更容易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出于保值避险的考虑,相当部分投资者陆续撤出当代艺术市场,“转战”书画市场,特别是门槛较低、盘子较大的近现代书画市场。
此外,有专家指出,zhongguo的当代艺术市场已经是一个被过度挖掘的市场。由于艺术家们真正从内心出发而创作的精品, 数量是相当有限的,而在市场供求关系的驱动下,产生了大量“复制符号”的作品,甚至艺术家在大学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都被挖掘出来。这样的情况,连一些投机客都接受不了。外部舆论环境对当代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质疑,对市场中存在的“天价做局”等现象的批评,才是当代艺术市场所必须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