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杭州曾有5座水门 凤山水城门历经风雨60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zhongguo大运河,大运河之所以可以申报世界遗产,因为它拥有“天才的设想”、“消逝的漕运”、“建筑的范例”等重要价值。杭州“凤山水城门”就是这样一个遗产点,它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像养在深闺的宝贝,差一点被历史遗忘。  
  古城门奇迹般留下
  沿着杭州中山南路往南走,到了和中河路的交会处,就能看到凤山水城门横跨在中河上。
  城门北面,藏青色的石砖古朴而沉默。现在的城门两边都已经断头,用栅栏围了起来,只剩中间拱形的一段,顶部倒还是城墙的形状。转到南面,就看到了刻在拱门上方的“凤山水门”四个字。
  这是杭州唯一真实存在的古城墙和古城门。辛亥革命光复杭州后,杭州诸多城门在拆城墙运动中损毁,“十不存九”。1958年,庆春门残存的城墙也被推倒。然而,凤山水城门却奇迹般地留了下来。
  杭州凤山门有水陆两门,元朝开始,钱江之水,“自龙山涌入凤山水门”,通过城内阡陌纵横的水道,出武林门水门,和京杭大运河连在一起。凤山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扼守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
  大运河申遗中,只有两处水城门入选遗产点,一处是杭州凤山水城门,另一处是苏州盘门。1011公里长的zhongguo大运河,只有这么两处,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历经风雨600年
  凤山水城门建于1359年,历经600年风雨,它像慈祥的长者,默默注视前后五个朝代的更替、城里城外的百姓变迁。门洞由两个不同跨径的石拱券并联而成。像尘封历史中一扇窗,向世人透出那一段明媚时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凤山水门旁都是做小生意的人,有卖布的、卖草鞋的……在老人的记忆里,那时一碗馄饨只要5分钱。
  张阿姨从18岁起就在杭州卷烟厂工作,一直守望着水门:“从我工作起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就只是一堆破石头,根本看不出城墙的样子,砖头散在地上,也没有人去拿,只有不听话的孩子喜欢爬到水门上去采白果儿……”
  再往前50年左右,1908年,美国传教士费佩德是这样记述凤山水城门:“凤山门是一个双重大门,旁边还有一个水门,有大量运纸的船从那儿通过。”城门一侧有雉堞的城墙顶上,有一个辘轳上悬挂着一个篮筐。“通过这个篮筐,人们花大约一个便士的价钱,就可以把自己吊进城去。”
  杭州曾有5座水门
  凤山门一带,因临近南宋皇城,原本繁华热闹,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为南宋时的zhengzhi中心。西侧万松岭一带,连接西湖,成为游人骑马踏青之处,因此杭州人有“正阳(即凤山门)门外跑马儿”的民谣。
  南宋临安城有水门5座,分别为东南面的南(入)水门和北(出)水门;东面的保安水门;北面的天宗水门和余杭水门。宋亡后,皇城废弃,皇宫先改为佛寺。到了元末,1359年,张士诚割据两浙,以杭州为据点,将原皇城所在的凤凰山麓划在了城外,废掉四座旱城门,同时建设了杭州城的新南门,明初更名凤山门——从此奠定了明清杭州城的基本格局。
  那时凤山门,既是龙山河的北端端点,也是江南运河通往钱塘江的咽喉。杨晓政 赵超群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