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北京曲剧活化石赵俊良:此生只求与曲剧并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京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赵俊良 
  性别:男
  籍贯:北京
  去世原因:心源性猝死 
  终年:81岁
  生前职业:曲剧表演艺术家
  生前住址:zhongguo政法大学文化楼
  上班曲剧、下班曲剧、白天曲剧晚上曲剧。此生只求跟曲剧“并骨”。
  ——赵俊良曾不止一次这样对老伴说
  满清正红旗出生的赵俊良喜欢曲艺,作为北京曲剧创始人之一,他被业界誉为北京曲剧活化石,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了表演中,他不止一次跟人说,希望“与曲剧并骨”。
  他还特别喜欢颐和园,晚年,他总是隔三差五到颐和园遛弯,并笑称“慈禧一年只能住几天,我可以天天来,她得羡慕我”。
  幼年家贫朴素一生
  于雅南记得,两人要结婚时,赵家连置一床被子的钱都没有。儿子赵寅在给他更衣时发现,赵俊良的袜子缝补了多层,底部针脚几公分厚。
  3月3日,北京又被雾霾裹得严严实实。
  这一天,赵俊良比平常起得更晚些,打开卫生间的水龙头,他开始用冷水擦洗身子,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很多年。
  女儿赵宇11点做好中饭,赵俊良吃了一碗馒头片、一杯牛奶和一份海参,可能是没吃早餐的原因,他吃得比平常要多。
  赵俊良对吃东西一点都不讲究,“给他做啥吃啥,随便了一辈子。”老伴于雅南特别理解赵俊良曾经的穷苦,“才十来岁父亲就没了,母亲拖着几个孩子靠卖红薯过日子”。
  1954年,18岁的于雅南考入当时还是民营性质的新zhongguo曲剧团,22岁的赵俊良向新来的团员教授技巧,二人由此熟识并相恋。
  因为赵家太穷,这段师生恋遭到了于家所有人的反对,于雅南记得,两人要结婚时,赵家连置一床被子的钱都没有。
  家人的反对并没能阻止二人的结合。1955年,二人结婚后,在曲剧团献唱的赵俊良收入一度非常低,生活无以为继,于雅南只好写信给母亲,让她寄钱帮衬。
  赵俊良曾经给自己的老搭档——76岁的弦师许吉星讲过自己的经历,“跟母亲卖果子,没钱给卖家付本金,就把自己身上穿的褂子脱下来做抵押,光着身子卖完果子再去把褂子赎回来。”
  这也导致赵俊良过惯了省吃俭用的日子,他去世后,儿女们烧掉了他三大箱新衣服,“新衣服都舍不得穿”;儿子赵寅在给他更衣时却发现,赵俊良的袜子缝补了很多层,底部针脚有好几公分厚。
  一生心血交付曲剧
  在赵俊良的生命中,他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曲剧上。“上班曲剧、下班曲剧、白天曲剧晚上曲剧。”赵俊良对于雅南说,此生只求跟曲剧“并骨”(合葬)。
  于雅南说,赵俊良的执拗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对于曲艺的热爱。
  自幼喜爱民间俗曲说唱的赵俊良从11岁开始接触曲艺表演。
  1951年,他成为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的一名售票员,这份工作在当时是“铁饭碗”,不少人羡慕。而喜欢曲艺表演的他却将大部分时间放到了组织文艺宣传方面,1953年,他拜著名曲艺艺人姜蓝田为师,学唱牌子曲、快书。同年,赵俊良放弃了“铁饭碗”,参与创办新zhongguo曲剧团,担任主要演员。
  在于雅南的记忆里,为了自己喜爱的曲剧,赵俊良多次放弃好工作。“‘文革’结束后,他曾有在市委留用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回到曲剧团,一呆又是20年。”
  于雅南说,在赵俊良的生命中,他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曲剧上。
  从1956年加入北京市曲艺团,担任演员至1993年退休。近四十年间,赵俊良参加演出了北京曲剧八十余部,代表剧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饰刘锡彤)、《王laohu抢亲》(饰祝枝山)、《罗汉钱》(饰张木匠)等。
  “上班曲剧、下班曲剧、白天曲剧晚上曲剧。”爱开玩笑的赵俊良不止一次对于雅南说,此生只求跟曲剧“并骨”(合葬)。
  婚后六十年间,赵俊良从不管家务事,“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资。”但在曲剧方面却一点都不马虎,合作近四十年的搭档许吉星称,看到剧团里哪个同事唱得不对,他会当面指出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赵俊良还希望将技艺传承下去,只要有愿意学曲剧的票友,他都乐意将自己的绝技倾囊相授。已年过四旬的票友陈伟回忆,因为一些曲剧的疑惑,赵老还曾专门到他家免费辅导。
  “小时候他还教过我们,后来发现我们不是这方面的料就拒绝传授了。”赵寅称,老人挑了五十年,终于选中了一个传承人,这个名叫顾伯岳的80后小伙子也特别钟情曲剧。
  颐和园内魂归大戏台
  在颐和园里,大部分熟人都叫他“电影爷爷”。退休后,赵俊良曾参加了七十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其中,《慈禧西行》、《康熙微服私访记》、《曹雪芹》都广为流传。
  3月3日当天,于雅南曾试图阻止赵俊良出门,“我最近左眼皮天天跳,雾霾这么重,你就甭出去多事了。”老爷子并不理会,他穿上了女儿去年刚买的鹅绒服外套,戴上陪伴了他十几年的围脖和黑色鸭舌帽。
  11点半,从zhongguo政法大学的家里往北,赵俊良乘718路公交车,顺利来到颐和园。正对着东门的是颐和园大戏台。
  “他说大戏台里面有个展览,想进去看看。”出于礼貌,售票员张女士还专程迎出来跟赵俊良攀谈,老爷子看起来精神很不错,他自称身体很好。
  颐和园里超过半数的员工都与赵老爷子熟识。退休以来,赵俊良每年有超过100天的时间都会到颐和园遛弯,从颐和园的北宫门下车,再徒步到佛香阁,与休息间的工作人员聊天。刚退休那几年,他还会绕着昆明湖转上一圈。
  在颐和园里,大部分熟人都叫他“电影爷爷”。退休后,赵俊良曾参加了七十余部影视剧的拍摄。其中,《慈禧西行》、《康熙微服私访记》、《曹雪芹》都广为流传。
  “老爷子知识特别渊博,到园里经常给游人讲解,最佩服的是他唱曲,见到什么唱什么。”在佛香阁工作的80后小伙杨浩平常跟赵老爷子非常要好,就在去世的前一天,赵老爷子还专程到佛香阁给他唱了一段。
  倒在大戏台看戏台阶上的赵俊良下午1点被颐和园内的工作人员发现,“身上没有伤,脸上没有痛苦。”倒下的时候,他喜欢的舞台上正演着《贵妃醉酒》。
  年前,由北京市曲剧团支持、顾伯岳与另外几名曲剧爱好者专门为赵俊良录制了一本专集《北京小曲》,赵俊良和老搭档许吉星一起弹唱了20首濒临失传的小曲。2月28日听完CD大样,赵俊良对录制效果颇为满意。
  “对他来说,没留什么遗憾,离开的地方还是他最喜欢的颐和园大戏台,这也该是造化。”顾伯岳说。
  寄语
  老伴啊,其实我是有心理准备的,可还是遗憾你走得太快,骂了你一辈子,看你走得没有痛苦,我也心安了。
  ——老伴于雅南
  老爷子,虽然我一直没当你面说过,但我真的很佩服您,崇拜您,您肚子里有东西,只可惜我没学来,希望您在天堂依然有戏唱。
  ——儿子赵寅
  师父,《北京小曲》是您最后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虽然没能亲眼看到光盘的出版,但我相信它的价值日后定会被世人发现。您一生心系舞台,最终在皇家看戏的舞台前安详地走了。戏演一生,良曲俊存!
  ——徒弟顾伯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何光 实习生 钟婧圆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