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扬州渔文化博览园将于2015年建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最近公布的2014年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14个重点项目中,邗江区方巷镇的渔文化博览园名列其中。该项目将于2015年完成,填补扬州“渔文化旅游”主题空白。记者昨获悉,项目方案已初步敲定。 
  方巷沿湖渔文化“独”在何处?
  渔民特色饮食、水上传统劳作方式和湖区生态
  坐落在碧波浩瀚的邵伯湖西岸的方巷镇沿湖村,是世代祖传的渔业自然村,也是邗江区唯一从事养殖、捕捞的专业渔村,全村有渔业人口1600人,外湖水面12万多亩,特水精养养殖1.3万亩,大小船只1000多条,内湖水面2600多亩。
  近年来,沿湖村对特色文化不断进行挖掘,并确定发展以渔民特色饮食,水上传统劳作方式和湖区生态为内容的三大文化体系。方巷镇文化站站长杨文龙告诉记者,每年的邵伯湖开捕日,沿湖村都要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渔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既有传统的祭祀活动,又有现代的文艺表演,形成百舸争流、人头攒动的场面。
  近年来他们围绕渔文化做“大文章”,其中,去年建起扬州唯一的“渔文化博物馆”,用实物和图片展示了邵伯湖渔业的起源和演变。
  今后去渔文化博览园感受什么?
  观风光、品水产、体验渔家生活、感悟特色文化
  渔文化博览园将于2015年完成,填补扬州“渔文化旅游”主题的空白。
  在最新出炉的方巷镇渔文化博览园项目方案中,记者看到,该项目定位是以渔文化博物馆为核心,实行“一产与三产同行”。杨文龙告诉记者,将搜集有关邵伯湖渔业的实物和诗词作品,解读邵伯湖渔业的起源与演变;建起水上旅游区、活态渔业活动展示区、垂钓乐园、瞭望塔、渔家歌舞表演区、附属景观等。
  届时,游客可来这儿观赏湿地风光,体验丝网网鱼、提罾扳鱼、踢罾踢鱼、捣网捣鱼、扒钩扒鱼等渔业活动,领略特别的民俗风情。同时,还可品尝龙虾、螃蟹、甲鱼、银鱼等市场最走俏的特种水产以及芡实(鸡头米)、荷藕等地方特产。沿湖村堤外为最开阔的邵伯湖水面,一望无边,在瞭望塔配置50倍望远镜,可鸟瞰湖对面的邵伯古镇与“七河八岛”。
  “渔家乐”将给扬州带来什么?
  填补扬州渔文化旅游空白、展渔村独特魅力
  “扬州旅游发展虽然速度较快,但以渔文化博览园‘渔家乐’为主题的项目仍是空白。”杨文龙告诉记者,事实上,“渔家乐”囊括了湿地观光、水上游览、湖鲜品尝、文化体验等内容,旅游魅力远超过普通的农家乐。
  在杨文龙看来,文化博览园的建设,将传承和发扬渔村独特的水上文化,唤醒人们对邵伯湖生态的保护。
  【先期建成】
  邵伯湖渔文化馆 去年已开放
  去年4·18期间,邗江方巷镇建设的邵伯湖渔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该镇围绕渔文化做“大文章”,利用沿湖村原来图书室的资源,先建一个展示渔文化的博物馆。
  这个只有二三百平方米的邵伯湖渔文化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方式,主要展示了历史渊源、渔民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渔民的民俗风情。据悉,等渔业产业园规划方案敲定并实施后,邵伯湖渔文化博物馆将进一步扩容、完善。
  【渔之说】
  耿七公:渔民保护神
  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提及扬州的“渔文化”,就不得不提“七公会”,“扬州及周边地区的船民每年都会举办类似庙会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祈求传说中的耿七公,期望船民平安,并获得丰收。”
  “汪曾祺的文章中曾提到过耿七公。”韦明铧告诉记者,汪曾祺笔下的耿七公,生前为人治病施药,风雨之夜,他就在家门前高旗杆上挂起一串红灯,在黑暗的湖里打转的船,奋力向红灯划去,就能平安到岸。他死后,红灯还常在浓云密雨中出现,这就是“耿庙神灯”——“秦邮八景”中的一景。耿七公是渔民和船民的保护神,渔民称之为“七公老爷”。渔民每年要做会,谓之“七公会”。韦明铧认为,通过这段文字,也说明了七公会历史悠久,凡是为渔民做好事的,会受到渔民尊重。
  【小链接】
  杭集船村也很独特
  韦明铧表示,除了方巷镇沿湖村外,杭集的船村,也有着“渔文化”。
  船村位于扬州东郊杭集镇,由三个村庄组成,自然分为前舱、中舱、后舱,还有形象的锚墩、锚链、桅杆等,外形极具船的形态,俗称船村。这艘“船”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船”。
  ■读报词典
  开渔节
  每年的邵伯湖开捕日,沿湖村都要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渔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既有传统的祭祀活动,又有现代的文艺表演,形成百舸争流、人头攒动的场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