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史学家王学典:梦想见到一个“斯文的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济南5月23日电 (记者 杨晓卫)“每次我到曲阜看到孔府匾额‘守先待后,斯文在兹’,心灵都受到强烈震撼:我们这些儒学学子,我们建设入学高等研究院,不正是为了通过全民努力,看到一个‘斯文的zhongguo’吗?” 
  23日在山东济南闭幕的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料将因在不同信仰背景下成功达成寻求人类共同伦理的共识而载入史册。作为历届尼山论坛主要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和会务志愿服务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一直为这场文明盛筵提供默默无闻的支撑。中新网记者23日专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有幸聆听到这位zhongguo著名史学家关于zhongguo人文明素质的看法。
  按照王学典的解释,所谓“守先待后,斯文在兹”,是说我们这代人,应该把先人的东西保留下来,再等待后人的创造的发展。
  “儒家是以保存先人经典为使命的一群人,而在zhongguo历史上,老子、庄子都不曾干过这些事儿。当代人能够看到的伟大典籍,甚至包括《诗经》和《易经》,都是儒家保留和传承下来的。把先人的东西保存下来了,斯文才会是在我们这代人这里。”史学家王学典语调铿锵,坐在三尺开外,记者依然感到他思想的强烈冲击力。
  王学典直言,一个只能见到高楼大厦不看精神建筑、缺乏斯文的国家,一定不是一个好的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恢复曾经令世人敬仰但现今已经扫地的斯文,重建一个斯文的zhongguo,不仅是儒学高等研究院的使命,也是他内心的一个梦想。
  他说,在zhongguo古代,“斯文”的含义要比当今“文化”的含义广泛和深刻,它包含了修养、人格、知识文化技能等要素。在古代zhongguo,“文质彬彬”常常被形象地用来表述“斯文”的概念。
  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很可怕,但一个只有知识却没有教养的人更可怕。现在有些学生尽管学历很高却没有教养,没有教养就不能保证有人品和人格,这样的人多了,整个社会就会斯文扫地。
  王学典提到数年前倡导建设曲阜zhongguo文化特区的提议,是希望将这个圣人故里建成zhongguo礼仪之邦的示范区和礼仪zhongguo的示范基地。可是我很惋惜,现在多数人到曲阜,不是为了朝圣,也不是去受教化和受洗礼,而是为了观光旅游。在当下,大家都感到已经没有“圣地”这种概念了,连曲阜自身都被世俗社会包围了。儒学院的工作就是人文教化的一部分,拯救zhongguo文化的而一部分。
  2年前主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以来,王学典坚持学术立院、项目立院、成果立院的做法,使得这个在孔子故里立足的儒学高等研究院成为许多具有全球重大意义的学术项目基地。据介绍,他们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子海》编纂出版,《十三经注疏》的汇校与点校工作,据介绍,这是一种与点校本“廿四史”地位相提并论的《十三经注疏》的权威点校定本。这些重点项目完成之后,将惠及子孙后代,令世人侧目。
  正是忙于这些大型项目,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忙得无暇喘息,王学典在解释为何能不计成投入历届尼山论坛服务时说,文明对话是福泽全人类的功德,我们为人类文明进步做点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完全是份内使命,情之所愿。(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