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广州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出炉 共80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州市“小步快跑”,继4月底开始为第一批历史建筑挂牌后,至今已经普查出第二批推荐名单。记者昨日从广州市规划局了解到,第二批历史建筑共80处,涵盖全市11区,补充了名人故居、古桥、古井等特定的建筑类型。 
  市长陈建华表示,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覆盖城乡,空间区域空前广泛。该批历史建筑经认定后,广州市历史建筑数量将上升至478处,进一步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名单获名城委审议通过
  昨日上午,陈建华主持召开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二批)推荐名单》。
  据了解,第二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共80处,所在地区从第一批的以历史城区为主扩展到全市的11个区,其中,越秀区11处、荔湾区6处、海珠区6处,天河区5处、白云区7处、黄埔区2处、番禺区23处、萝岗区4处、花都区8处、南沙区1处、从化区6处、增城区1处。
  依据法规,第二批名单完善后将报市政府批准。与此同时,规划部门将按照“普查一批、评估一批、上报一批、公布一批”的工作思路,继续推出第三批、第四批等后续历史建筑名单,并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配套政策、管理细则和技术文件,加强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服务,逐步实现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细化管理。
  桥梁古井船闸等入选
  记者发现,和第一批历史建筑类型特点相比,这次的推荐名单着重补充了广州市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包括祠堂类、民居类遗产,原城市郊区的工业遗产,以及位于城市公园、乡村地区的门楼、桥、船闸、井等构筑物遗产。重点丰富的类型为工业遗产、村落遗产、坛庙祠堂、构筑物遗产。
  其中,工业遗产包括制糖业、造船业、仓储等,体现了建国后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和地方产业特点,典型案例是华侨糖厂旧址〔拱形仓库〕。
  办公教育建筑有的展示了民国时期教育建筑风貌,有的是1949年以后广州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建筑,还有反映人民公社时期的礼堂建筑,包括著义小学校门楼旧址、暨南大学办公楼旧址、华南农业大学亚太地区桑蚕培训中心等。
  坛庙祠堂主要分布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村落,仍保留诗书传家的传统和家族祭祀,此次入选的祠堂以从化城郊和番禺小谷围较为集中,譬如南野公祠、郑田庙岭村石王古庙。
  另外,名人故旧居包括同福西路歧兴中北4-1 民居(罗明燏旧居);传统民居入选的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国,以“三间两廊”形制居多,室内外装饰富有岭南特色,包括均益路5号民居等;近现代民居体现自清中叶开始的中西合璧特色,包括庚辉坊北街10号民居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中,桥梁、古井、亭、船闸、公园小品、门楼和石板路等构筑物赫然在列,其中包括“沙井气”井、东湖船闸等。记者 吕楠芳 通讯员 穗规宣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