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韩熙载夜宴图》: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遗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9月15日,一幅“活”了的《韩熙载夜宴图》现身故宫皇极殿,这部由台湾“汉唐乐府”演绎的大型南音乐舞戏在此间的演出,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汉唐风华,被誉为“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

    让“死”画作变成“活”文化

    清风,朗月,凉秋,细雨。

    酽酽香茶里,缤纷花影间,韩熙载广宴宾朋。

    横抱琵琶的女伶、面如白纸的婢女,落寞幽冷的箫声、清脆疏朗的广板,俊逸清旷的韩熙载、高髻广袖恍若仙人的歌姬,檐牙交错的廊庙屋宇,歌乐舞、诗书画的绝代风情,氤氲在花、香、茶中的款款宾客……从神武门起步,到高悬《万里江山图》灯景皇极殿舞台,观众已恍若置身千余年前的五代南唐。

    南音乐舞戏《韩熙载夜宴图》取材于南唐顾闳中同名传世画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到宋太祖即位前两百多年间,zhongguo北方长期战乱,人民纷纷避乱到zhengzhi、经济稳定的江南地区。晚唐之时,由于帝王对书画之偏好,设立直属的宫廷画院,吸引许多流散画家,使zhongguo的绘画传统得以在长期战乱下获得保存,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便是其中的典范。

    韩熙载曾任东宫秘书郎,累迁兵部尚书,学问广博,喜乐音、擅长诗文书画,品位高雅,首创香花合艺道。顾闳中的这幅画卷便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韩熙载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神韵昂然,不仅是zhongguo书画史的巨作,更是史学家考察考察五代晚唐文化和风情和的重要典籍。

    然而,千百年来,《韩熙载夜宴图》只是一幅“死”的画作,深藏于故宫的高墙之内,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只能在典籍中找到,今天的后人对祖先的生活方式知之甚少,甚至是相当隔膜。“在这种意义上,运用代表中原古乐、华夏正声的汉唐遗音再现南唐时期的生活场面,在zhongguo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表现晚唐画作中场景,令中华文化的历史景观得以丝丝入扣的再现,让历史复活,这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保护方式。”zhongguo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说。

    寻找传统的文化质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歌者浅吟低唱,舞者高蹈轻扬。

    “这部剧作堪称歌、乐、舞,诗、书、画,花、香、茶的完美融合。”一位观众迷醉地说,“一想到我们祖先曾以这种优雅的方式生活,我就倍觉震撼,我们应该找回古代生活的文化质感。” 

    顾闳中的 《韩熙载夜宴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五个部分,由屏风巧妙地分隔而成。南音舞戏《韩熙载夜宴图》也相应地分为沉吟、清吹、听乐、歇息、观舞、散宴六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韩熙载夜宴宾朋的场景,歌道、乐道、舞道、花道、香道、茶道贯穿始终。
顾闳中画作的主角是韩熙载。他生于zhongguo政权分崩离析、最为动荡的五代十国。而出身北方豪族的他,却因为北方战乱连连,故选择到南唐为官,但又因为北人的身分,故屡遭南唐后主李煜猜忌。遭逢乱世,满怀悲愤,韩熙载只好选择饮酒为欢,以消极的方式来苟全生命。在歌乐舞的编排上,“汉唐乐府”则淡化画作的战争背景,增加了文化的含量。剧作以南音作为歌道、乐道的主脉,撷采南音古乐四大名谱之“四时八景”、“百鸟归巢”及“起手板”等标题器乐大曲为本歌舞戏之主题音乐,旋律时而抒情沉郁,时而轻松欢乐,衬托着剧情的发展。

    南音是zhongguo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zhongguo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存于闽南、台湾,是海峡两岸同文同种的重要标志。“南管音乐的特点,就在它清丽悠扬,但却又揉杂着一股凄楚哀伤,彷佛将要高亢嘹亮,但又忽然曲折低回,而其中,便藏有耐人咀嚼的无限情思,徘徊在音符与音符的顿挫之间。”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郝誉翔认为。长久以来,南音被艺术界当作中原古乐、华夏正声的代表,不仅是闽台文化的音乐瑰宝,也是海外华人的思乡乐曲。然而,由于现代文明的冲击,南音日趋凋敝。

    为传承与推广南音音乐,1983年,“汉唐乐府”成立于台北。20余年来,“汉唐乐府”在南音薪传与推广上成绩斐然,尤其是梨园乐舞的创发,为南音萌生出了更多元的诗画意境与视觉美感。1995年,“汉唐乐府”成立“梨园舞坊”,将梨园戏的身段融入舞蹈作品中,韩熙载以及歌姬的舞步融合了敦煌飞天的造型和梨园的科步,仿佛“韩熙载夜宴图”这幅“沉睡”了一b年前的画,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无声转为有声,静态成为动态。

    化悠悠历史为璀璨一瞬

    “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珍贵载体,代表着zhongguo近古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代表。南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近代历史文物陆续出土和古乐学者的研究,表明南音的起源远在明、清戏曲之前,唐宋大曲之先,甚至可追溯至周乐。‘汉唐乐府’深切期盼能藉此演出,恢复南音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作为“汉唐乐府”创始人、《韩熙载夜宴图》艺术总监,陈美娥很是感慨。“我们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在中华文化的最高殿堂,向列祖列宗奉献我们的习作。”

    “‘道’为艺术文化最高的精神和意境,也是中华悠长精神传统的精髓。而茶道、花道、香道自汉代以来深植于zhongguo文人雅士的文化系统,不仅融于其日常休闲之中,更为性灵提升和人生意境之追求。为体现zhongguo传统美学的深厚底蕴,我们从舞台布局到空间设计,从南音乐器到剧场坐席,都遵从古典风格,以紫禁城的宏伟格局为背景,结合花道、茶道和香道的流动性展演,打破传统舞台模式中观众与演出者的界线。袅袅升腾的花香、茶香和熏香使观者‘韩熙载夜宴’的贵客,台上台下两相辉映,观者与演出者互为表里,感同身受。化悠悠历史于一瞬,这就是中华文化更需绵延的。”台湾著名建筑师、《韩熙载夜宴图》空间设计林洲民介绍说。

    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是“南唐乐府”20年来的帜志。1995年,“汉唐乐府”推出首度结合了南音古乐及梨园舞蹈两种古雅精致艺术的梨园乐舞《艳歌行》,自此奠定了以深邃悠扬的南音乐音与典雅脱俗的梨园舞蹈为基础。1997年到1999年,“汉唐乐府”陆续推出以梨园戏曲为清歌舞乐的《俪人行》,以传统戏码为创新舞剧的《茘镜奇缘》;2000年,与法国小艇歌剧院合作,揉合两大古典乐种,以戏中戏手法与欧洲巴洛克音乐联合制作的中法乐舞剧《梨园幽梦》,于法国沙布雷特艺术节、法国巴黎轻歌剧院演出,令南音韵致风靡法国,也为梨园乐舞拓展了当代演出形式的可能性。继2002年的《韩熙载夜宴图》之后,2006年“汉唐乐府”再度推出以东晋顾恺之名画《洛神赋》主题的南音乐舞戏《洛神赋》。这些剧作都成为台湾艺术的经典佳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