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青海保护民间传统文化 新评定161位工艺美术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新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西宁9月24日电 (张添福)24日,记者从青海省工艺美术保护管理办公室了解到,基于前两届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的评定,该省第三届晋级或新入选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和民间工艺师总计161人。 
  该办公室主任王福琴介绍,本次评审共收到申报材料387份,经手绘唐卡类和综合类专家对参评作品和参评人德艺、资历评审,评定该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民间工艺大师18人,民间工艺师138人。
  据了解,此次评定,包括雕塑工艺品、抽纱刺绣工艺品、金属工艺品、花画工艺品、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艺术陶瓷、地(挂)毯、民族工艺及其他制品共八大类,民间工艺师的唐卡、雕塑、堆绣、藏毯、酥油花等工艺美术类别入选。
  长期生活在青海汉、藏、蒙、土、撒拉等各少数民族,创造出了独具青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在王福琴眼里,这些流传至今的青海传统文化载体,有令人深思的文化内涵和值得继承发扬的文化价值。 
  王福琴表示,前一届工艺美术大师的晋级评定和部分工艺师的新入选,对继承、保护和发展该省传统工艺美术有激励和引导作用,也能进一步繁荣创作、传承创新、开拓市场,促进该省文化产业和传统工艺美术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定的时候没人主动报名,我们还得主动下乡动员,但是8年后的第三届,报名情况非常火爆。”王福琴介绍,从报名情况就可以看出,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老百姓,都开始重新重视起老祖宗留下的手艺。
  “2002年,青海民间工艺品的销售额紧紧2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但2013年,突然跃居到25.6亿元。”王福琴表示,独具青海地域和民族特色,且具收藏价值的的唐卡、堆绣、玉雕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喜爱,青海“老玩意儿”经历现代化的冲击后,开始蓬勃发展。
  王福琴称,早在2004年,《青海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已经草拟出来了,但一直未被审批,青海对各级工艺师还没有专项资金扶持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王福琴表示,此次认定无专项资金扶持,“只是对有突出成绩且长期在民间创作工艺美术作品的民间工艺师的荣誉褒奖,但有了这个荣誉,其作品价格往往会提升,进而带动其本人和周围人的保护和传承热情。
  “过去青海农区常见的箱柜画、玻璃画等传统技艺,一直没有销售市场,加之老手艺人的相继去世,年轻人又不愿去学习,已面临手艺失传的境地。”王福琴称,这次西宁玻璃花创作者马金福就被评定为二级民间工艺师,对该项技艺的传承、创新有益。
  “所以传统的东西要找对销路,更要与现代技术和审美相结合。”王福琴说,像青海濒临失传的箱柜画、玻璃画等,完全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这样才能焕发生机。(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