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这也叫传承文化? 重拍《红楼梦》到底图什么(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传承文化?
23年后重拍《红楼梦》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论制作方还是出品方,答案都近于统一:新版《红楼梦》注重的不是商业价值,而是名著推广。
李少红对媒体表示,她拍红楼时如履薄冰,满怀敬畏。这种对名著的尊重,从“不惜血本的拍摄投入”与“无限忠于原著”可见一斑。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数年来,北京电视台已为新《红楼梦》进行了大量宣传。和常规的剧前宣传不同,这些宣传并不是为了收视率,而是为了推广和认知《红楼梦》,让更多人了解《红楼梦》。“‘品红楼,赏红学’是我们的宣传主旨。”
在这名工作人员看来,网络上的大量争议其实是件好事,代表着更多的人在关注《红楼梦》。“哪怕他们为了骂《红楼梦》或者为了考究剧情,会去翻原著,这就是好事。”
此外,90后青少年群体,也是北京台最想争取的观众群。他们希望,通过新版《红楼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部名著。“考虑到这些,几个少年时代的红楼人物,我们就选一些年轻人的偶像来出演,也希望能通过粉丝效应,让更多人了解《红楼梦》。”
在开播之前,北京电视台通过《看天下》杂志发放了一批新版《红楼梦》的观剧手册,各大书店也开始加印120回本的《红楼梦》。
对忠实原著的偏执追求甚至让新版《红楼梦》获得了“课本剧”的名号。对此,几位90后主演一致认为“课本剧”没什么不好。
“小宝钗”李沁说,新版《红楼梦》起到了很好的“经典代读”作用,能让人在看电视剧的同时重新关注这部古典著作。
“小宝玉”于小彤则表示,把曹雪芹的原著搬上荧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让80后和90后能看懂。做到这一点就很成功了,因此,他认为新《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视频教科书”。
在投资方和出品方华录百纳看来,新版《红楼梦》是公司的“扛鼎之作”,商业并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品牌。罗立平说,拍摄新版《红楼梦》,对公司来说是一场历练,对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洗涤。对经典的重新诠释,既是对名著的尊重,也是有益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好事。
李少红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拍摄新版《红楼梦》,不能只从商业角度来考虑。用任何艺术形式表现《红楼梦》,意义都不在本身艺术上的成败,而是在传承和普及民族文化。
不过,红学家西岭雪曾经评论说,看新版《红楼梦》,感觉到的却是“红学研究的倒退”。
十年重拍一次?
2010年,可谓是四大名著重拍之年。从高希希的新《三国》,到李少红的新《红楼梦》,张纪中的《西游记》与鞠觉亮的《水浒传》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
红学家刘心武在电子邮件中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红楼梦》是时代最好的参照物,可以参看我们的社会在发生什么,“我们真应当每十年拍摄一次《红楼梦》,作为我们时代状况的最佳说明”。
然而,重拍经典名著向来是高难度的挑战,因为观众是“惯性高标准”。李少红曾把拍名著比作是“一把双刃剑”。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则表示当年的压力更大,“谁拍谁火,谁拍谁挨骂”。
刘心武称,只要对原著心存敬畏,从原著衍生出来的种种东西,也不至于构成对原著的伤害。可怕的是“《红楼梦》算什么东西?能当饭吃吗?研究它干吗?读它有什么用?”这样的想法泛滥。他认为,一个民族不能光做跟吃饭直接有关的事情,也不能都热衷于现实政治,总得有些人去做些离政治经济中心相对边缘些的事情,“比如在一隅潜心钻研‘哥得巴赫猜想’,或静静地研究《红楼梦》”。
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的工作人员则觉得20余年后重拍红楼,已然太久。“只要不是恶搞,态度端正,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化经典,应该经常重拍,这样才能带动更多人阅读名著,有益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与两部《红楼梦》都结缘颇深的罗立平说,无论新老《红楼梦》,都是永恒的经典。重拍与传播经典,无论何时,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认为,对经典的挖掘应该永无止境,“十年就应该重拍一次,或者更短,用影视剧的形式重现经典,符合时代传播的特征”。
(王鹏 沈佳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