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民间千年古跤艺谋求“中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新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忻州9月25日电 题:民间千年古跤艺谋求“中兴” 
  作者宋立超
  25日,为期四天的2014年zhongguo式摔跤、搏克(蒙古式摔跤)、挠羊冠军赛在山西省忻州市闭幕。来自山东、内蒙古等多省份的29支代表队、300余名选手在竞技中向民众展现zhongguo传统摔跤的魅力。而在忻州地区民间流传一千多年的古摔跤技艺“挠羊赛”,在被列入zhongguo摔跤三大赛事正式项目后首次回归发源地,让当地传承者们感慨万千。
  当获胜者抱起一只头戴大红花的羊领奖时,现场数千名民众欢呼声震耳欲聋。“在田间地头活跃一千多年的好玩意儿,不能继续消沉。”60岁的忻州市摔跤俱乐部主任胡竞仑看着眼前场景激动不已,“我们希望让人们领略这种技艺的魅力,恢复当年乡村摔跤为乐的盛况。” 
  挠羊赛是山西省忻州市一带汉族传统民族活动,自宋元时期起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挠”在当地乡间意为“扛”,“挠羊”即为“扛羊”,是一种以活羊为奖品的摔跤比赛。参赛者均赤裸上身,不分体重级别,均一跤定胜负。连续摔倒六个对手者,人们习惯称之为“挠羊汉”,并给予一只活羊做为奖励。
  胡竞仑说,挠羊赛在当地民间拥有悠久历史。新zhongguo成立后,经过改良的赛事更是曾盛行一时。“冬季农闲时,村民们在乡间地头常自发组织擂台式对抗赛,逢古会、唱大戏时‘无挠羊不热闹’,村与村、乡与乡也有正式摔跤比赛,厉害的挠羊汉一年能夺得300多只羊。”
  随着时代发展,多元化的生活让当地练习摔跤者越来越少,挠羊赛也逐渐归于沉寂。传承者们在努力维系这项运动的同时,开始谋求这种古技艺的中兴之路。
  在胡竞仑们的坚持下,2008年,挠羊赛被国务院、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其纳入首届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推广与保护遗产项目;2014年,这项运动被列入zhongguo三大赛事(全运会、锦标赛、冠军赛)正式比赛项目。
  “我们希望挠羊比赛被列入全国赛后,能够更好推动这个项目发展,将之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奥运保障和社会活动部部长庞高兴说。
  努力之下境况已然好转。如今,当地已开设专门训练基地,体育学校也设置了相关专业,后备人才达到了近千人。在此次冠军赛中,选手不乏十几岁的后起之秀。
  胡竞仑认为,此次赛事中数千人观看挠羊赛的火热场面,说明这项运动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代代相传的技艺已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将这种感情激发出来,让更多人参与这项运动。”胡竞仑说。
  “zhongguo各个民族的传统摔跤有独特魅力。”曾在国际摔联工作的美国人蒂姆·福利专程赶赴山西研究挠羊赛。他表示,诸如蒙古族的搏克、满回族的绊跤、汉族的挠羊等项目,通过官方和民间共同努力将之留存并发扬是当务之急。(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