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鼓书界人士探讨传承 刘兰芳称看到"鼓书"希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新网常德11月4日电(记者 邓霞)11月4日,来自重庆、湖北、浙江、黑龙江等10个省(市)的鼓书界代表及嘉宾齐聚湖南常德,座谈鼓书艺术的发展与传承。zhongguo文联副主席、北京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会上表示,此次在常德看到许多能演、能写、能唱的鼓曲艺人,以及他们为传承曲艺文化所做的努力,让她深切感受到鼓书艺术的希望。 
  作为zhongguo说书类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书艺术是一种以击鼓伴奏为基本特征的说书表演。常德是湖南著名的曲艺之乡,民间广泛流传了鼓盆歌、渔鼓、说鼓、对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锣鼓、番邦鼓、跳三鼓、围鼓等一系列“鼓书”形式。
  座谈会上,常德市文广新局局长黄修林介绍了当地鼓书活动的发展情况。据其介绍,近10年来,常德市持续举办“鼓书大王擂台赛”,把许多几乎被遗忘的“鼓书”传统文艺形式融入了时代元素,让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同时也找到传承发展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形式,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和市场性的有机结合。2013年,常德鼓书这一民间地方性曲艺形式还进京展演,登上了zhongguo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zhongguo音乐学院等“大雅之堂”。
  为加强后继人才培养,常德市还先后举办了15期“鼓书”说唱培训班,共培训鼓书艺人1300多人次。目前,该市经常开展职业性演出的鼓书民间艺人发展到1000多人,自发组成的演出队伍有100多支,每年演出数千场,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鼓书新人成为行业主力军。
  随后,来自各地的鼓书界人士也分享了本地传承“鼓书”艺术的做法和经验,并就如何传承、弘扬这种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进行了深入探讨。
  曲艺作家、快板书艺术家王印权充分肯定了常德市的做法。他认为,常德鼓书之所以为老百姓喜闻乐见 ,主要是因为它的创作和表演都非常接地气,反映的就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和当地的乡风乡俗。山西省长治市曲艺作家暴玉喜也深有同感。在他看来,作品接地气才有生命力,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演绎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才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
  4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家们还将在常德市白马湖广场举办一场文化惠民曲艺专场演出,刘兰芳的北京评书《康熙买马》、东北大鼓《八百破十万》、山东渔鼓《孔子试徒》、常德丝弦《昭君出塞》等节目将一一上演。(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