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首届中国民间古玉展在世纪坛展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堪称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民间古玉器展览——《首届zhongguo民间古玉展》,将于2007年10月9日至13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

  本届展览将展出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古玩业商会zhongguo古玉器研究会同下属12家中心以及会员所藏的藏品。展出的古玉器数量多达300件;历史跨度从新石器时期到清代,达6000多年;覆盖地域范围广,以新石器时期古玉器为例,包括了陕西甘肃地区的齐家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良渚文化三大块中华新石器时期文明遗存的古玉器。内涵丰富的古玉器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生产力水平、艺术成就与文化思想等。这些藏品都是zhongguo古玉器研究会精心挑选的古玉器珍品,得到了多位国内知名古玉鉴定专家和多位有丰富经验的民间鉴藏家的仔细研究和鉴定,有的古玉器经过多次研究反复审核才做定论,并做了精辟的评介说明。展品中的周代青玉凤柄人首凸牙尖刃宽匕,人首形象威武凶悍,张牙利齿之状与虎视眈眈的动势,反映了西周之后霸强林立、相互侵吞的历史形势。西汉蓝晶夔龙佩,整个佩件用蓝色水晶透雕而成,极具张扬而浪漫的情调,既有威猛雄强的姿态,又有飘逸飞舞的韵味。唐代圆雕青玉女俑(一组六件),为大小高低不一的女立俑,造型生动,丰颊圆脸,挽发成髻,面带笑容,蕴含秀气,似为皇族墓随葬品。

  本届展览的亮点之一就是层次与品位高。虽为民间展,实际上是目前zhongguo古玉研究领域的高端机构与国家级出版社和玉器专著的权威出版社等联合主办。展览以zhongguo人表现喜庆的红色为主色调,表现了中华玉文化的精深厚重之感。展览路线以zhongguo玉文化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传承有序的区域。久远的新石器时期为起点,经过漫长的夏商周、战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历代古玉器勾勒出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发展轨迹,体现了自古以来zhongguo人与玉器相生相伴,融为一体的历史。展场内,悠扬的古筝乐曲的播放与现代灯光的交相辉映,古玉器所具有的高雅华贵、温润泽美的神韵将得到极大地还原与展现。

  展览组织规模大,结构健全为展览的第二大亮点。研究会是有重点的在玉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和文化大省建立研究中心,以方便研究。目前已建立12个中心,如在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东北地区建立了黑龙江省中心;因陕西省在汉唐时代所处的特殊地位,而建立了陕西省中心。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区建立了山东省中心、江苏省中心等。

  学术气氛浓厚,研究成果丰富是本届展览的第三亮点。展览同时举办《古玉器研究高层论坛》,邀请了吕济民、张广文、周南泉、汪遵国、雷从云、侯彦成等多位国内著名的古玉器专家、鉴藏家就各自领域研究的新观点发表演讲。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就民间收藏合法性的看法、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对于玉文化的理解,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先生对齐家文化的最新观点,南京博物院汪遵国先生对良渚文化的研究成果,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先生辨识明清宫廷玉器的心得等。

  积极的收藏意义与广泛的社会影响是本届古玉展的又一大亮点。此展可以说是一次了解zhongguo古玉历史的大学堂,相信通过本届展览的举办,必将对民间古玉器研究与收藏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民间古玉器收藏掀起一个新的热潮,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在展览期间研究会还将推出《zhongguo古玉鉴藏家——集璞轩藏玉选》、《zhongguo古玉鉴藏21家》等古玉器专著。这是研究会历时近两年,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出版的第一批古玉器专著,并得到了多位知名玉器鉴定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两部专著收录古玉器近500件,不但将一批民间古玉精品公诸于世,更首次开创性提出“鉴藏家”的新观点。观点认为,有着丰富经验的民间鉴藏家们不但需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资料,而且始终处于收藏第一线,要面对收藏市场各种复杂情况,要面对日新月异的造假技术,要艰难地鉴别,要花钱投入,一旦走眼就会损失惨重,因此对于古玉收藏与鉴定,民间鉴藏家会更加积极投入与谨慎小心。专著中一批秘而不宣的古玉器公诸于世,书中“鉴藏家”等观点的提出,将有助于目前收藏市场混乱无序局面的改善,对带动收藏市场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产生积极影响。

  zhongguo古玉器研究会主要领导成员由不同领域的古玉爱好者组成,其中有业内的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鉴藏家、艺术家(包括高等美术院校的著名画家、教授)、艺术评论家、资深传媒业人士及离退休领导等。是一个高素质、高品质、高效率、有能力脚踏实地并有敬业精神与现身精神的人员组合体。是一群对zhongguo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玉文化情有独钟、痴情膜拜的执着追求者。

  本届展览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zhongguo古玉器研究会、文化部文化艺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收藏快报社联合主办。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