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内蒙古“马背文物保护队”春节坚守草原护宝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7日电(记者刘懿德)在地处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上,活跃着7支“马背文物保护队”。无论寒冬酷暑,文保队队员策马扬鞭,穿梭于一个个文物保护点之间,守护着那些沉睡地下宝藏的宁静和安全。 
  冬季的达尔罕茂名安草原寒风凛冽,轻易就能刺穿厚重的棉衣。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公安边防派出所民警齐日迈图说:“冬天巡逻最遭罪,大风抽得人脸上特别疼,手指和脚趾只能不停地在手套和鞋里乱抓,要不然就冻麻了。”
  即便条件艰苦,齐日迈图和队友们每次执行巡逻任务都极其认真负责。他说:“我们这里文物很多,那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藏,守护好祖先的地下宝藏是我们的职责!”
  历史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漠南漠北的交通要隘、兵家必争之地,这片草原上曾有众多城镇和聚居点。据文物普查结果,当地有文物点509处,其中5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达堡子古城遗址是齐日迈图和队友们重点关注的文物点。
  齐日迈图说:“前几年,这片草原上的文物成了盗墓分子眼中的肥肉。很多古城遗址内盗洞遍布,看着很心疼。”但当地多数古文化遗址所在位置均交通不便,每次出警大多由于耗时太多或走漏风声而扑空。为了让记者对盗墓者的疯狂有直观的感受,齐日迈图带着记者来到一处古墓葬群区。
  记者看到,这片区域散落地上的瓷器碎片、陶器碎块和石板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盗坑一个挨着一个。齐日迈图说,有的盗洞三米多深,牧民的牛羊一旦掉进去就出不来,时间一长就死在里面了。
  2013年,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与当地文管所利用当地马匹资源,先后组建了7支“马背文物保护队”,对境内的文物点开展常态化巡逻,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在各处文物点,齐日迈图和队友们冒着寒风进行巡逻,查看遗址四周的网围栏是否完好、询问附近牧民近期是否有陌生人出现、给兼职文物保护员送去给养和新发的设备……齐日迈图说,并不是每次巡逻都能发现可疑线索,但是他和队员们经常出现,给不法分子形成了一种震慑,使得盗墓贼轻易不敢乱来。
  包头市公安边防支队副政委李海明说,自2013年7个马背文物保护队成立以来,公安边防民警共接处警289次、行程1.5万公里,成功破获各类治安案件127起,追回各类文物344件,清理非法进入边境管理区车辆234台次,人员500多人,制止意图盗墓的踩点等各类事件36起,有力地保护了文化遗址的安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