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70多年前远征军翻译官与爱人130余封书信亮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本报记者 李婷
  他说:“你在重庆,我在印度,也不知几时相见,……只要橄榄核一样大的一颗铅粒或是一条半吋长的铁片,就可以了结一切。但是,如果我不死,我能够生还祖国,那时第一个要找寻的是你。”
  她说:“虽然表面口头上时常很硬心,说不很想和你结婚。因为有时想想你没有什么好,可是心底里实在已经不能再离开你了。请你好好地培养她给你的身心,使她永远快乐满足。”
  “抗战珍存——zhongguo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市民史料实物收藏展”将于8月13日至9月13日举行。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民文化节获悉,在眼下正在进行的藏品征集中,130余封往来于一位zhongguo远征军翻译官与爱人间的书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它们写于7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不仅关乎爱情,更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侧影。
  战火中的血色浪漫
  这批即将展出的书信颇具传奇色彩。男主人公钱林保曾追随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等大画家学美术,擅长漫画,后作为翻译官被编入zhongguo远征军,远赴印缅与日军作战。1944年,他经友人介绍结识了从上海奔赴重庆投亲、途经桂林的宦门小姐高芳仪。初次短暂的交往,两颗陌生的心并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但在钱林保出国远征前的再次邂逅,使冥冥中缘分未尽的两个年轻人渐生好感。
  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他们以书信传情,这份爱,经过战争的洗礼,越发地动人。在生离死别的岁月里,130余封书信让真正的爱情发出夺目的光。15个月后,两位年轻人终于在抗战胜利后于香港道风山举办了婚礼。
  “这些书信是我父母感情和那个时代的重要见证,我很乐意把它们拿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分享。”这批书信男女主人公的儿子钱天华告诉记者,对于父母而言,这130余封往来于1944年至1945年间的书信是宝贝,父亲甚至将它们重新抄录了一遍。“两年里,父亲用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来完成这项细致的文字工作。每天吃完晚饭,稍事休息后,我做作业、看书,他便开始誊抄一大沓信件。”钱天华记得,父亲用的是钢笔,抄录时,半透明的粉红色道林纸下垫着划有小方格的衬纸。“父亲时而停笔沉思;时而与母亲交谈,说到当年的情景相视一笑。我看看那些信纸,似懂非懂,不知其然,但我知道不能抄错,不可打扰他。”钱天华说,很多时候他去睡觉了,父亲依然还在伏案抄写。历时两年多,终于抄录完毕,父亲将它们汇订成帙,取名《素心集》,还将自己与母亲在一年多的通信期间的行迹,绘制成一幅旅行路线图,配制镜框后挂在墙上。
  研究抗战的一手史料
  文史研究专家沈飞德指出,zhongguo远征军的悲壮历史,不仅是zhongguo抗日战争中的辉煌一页,更是zhongguo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强大中坚——zhongguo战区的有力见证。然而,有关这段历史的史料和著述并不多,且多集中于zhengzhi与军事。这批书信真切细腻地记录了zhongguo远征军的军旅生活,特别是男主人公对国仇家恨的感怀,不自觉地流露在书信中,感人至深。
  “几时,才能让我一个人驾驶一辆坦克车去压平三岛呢?”“这几天在此地翻译官俱乐部里,每天都在讨论着最严重的现状。”“最近局势颇可乐观,犯黔的敌人已被顶住,而且节节被我向广西境内驱逐过去。”“这里的战线,已经越过了八莫、畹町、攻下了南坎,离孟德拉已很近,克复之期就在不远了……”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书信描绘的内容,堪称zhongguo远征军当年征战印度、缅甸的形象教材,为抗战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真正的爱情是与爱国zhuyi情怀紧密相连的。”沈飞德说,这些书信涉及军旅生活、艺术人生、爱情婚姻、家庭身世,以及当时的金钱物价等诸多细节,对抗战史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极其珍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