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殷巷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 清朝时成百姓体育锻炼项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石锁,是旧时一种锻炼身体的器具。相传起源于唐代军营,其功能是让将士们强身健体,从唐朝到明朝石锁在军队里都非常流行,到了清朝,石锁达到了巅峰,不仅在军营里是必备品,也成了百姓体育锻炼的热门项目。尤其是在南京,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江宁殷巷石锁更是全国石锁的标杆,2009年,殷巷石锁成功申请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交汇点记者 张旭
  历史:
  殷巷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
  zhongguo石锁看江苏,江苏石锁看南京,南京石锁在殷巷!提到石锁,人们自然会想到殷巷石锁,每天下午3点以后,殷巷石锁协会的门前,都有一群石锁爱好者在一起交流、比试和锻炼,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很多跟石锁有关的故事。
  据江宁殷巷石锁协会会长王道泉介绍,石锁相传是李世民发明的。李世民带兵打仗时,看到将士们连连征战,身体每况愈下,他非常担忧。为了让将士们强身健体,他发明了石锁,让将士们每天用石锁锻炼身体,没有想到效果出奇得好。从那个时候,石锁就成了军营里必不可少的健身器材,后来石锁从军营又流传到民间,一些老百姓也开始喜欢这项运动了。
  石锁流传到南京,并成为全国石锁运动的风向标,这要从南宋时期说起。当时南宋名将岳飞为了抵抗金兵,在南京牛首山附近驻扎,平时除了练兵,将士们就用石锁来锻炼身体。当时的殷巷距离牛首山非常近,很多宋军在此驻扎,当地居民见宋军平时除了操练,就玩石锁,而且将士们把玩石锁的花样百出,附近的居民也慢慢的开始流行玩石锁了,从那以后,石锁运动在殷巷地区慢慢的形成气候并延续了下来。
  民国时期石锁在殷巷地区非常盛行,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季节,当地村民们茶余饭后都有玩石锁的习惯,有的是单人练习,有的是全家逗乐,还有的是在村头比武过招。已故艺人徐昌富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江宁周边广泛收徒,并经常开展活动交流,培养了众多石锁爰好者。
  传承:成立殷巷石锁协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新的健身器材走进千家万户,石锁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项流传1000多年的古老运动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看到这种情况,家住殷巷的石锁传人王道泉非常着急,这份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能就这样消失。1999年,退休后的王道泉决定挽救殷巷石锁,他开始四处奔走,寻找健在的石锁爱好者。
  经过不断地努力,殷巷那些上了年纪的石锁爱好者都被王道泉找到了,大家得知要恢复石锁这项运动,都非常兴奋,于是他们成立了殷巷石锁协会。
  为了让大家认识这项古老的运动,王道泉将自己位于宁溧路也就是现在的双龙大道殷巷附近的一块菜地,改成了石锁运动场地。轻的几十斤重的上百斤的石锁,在这些老石锁人的手里把玩得妙趣横生,将路人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于是殷巷石锁传开。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众多市民被这项运动吸引,协会的会员也越来越多,石锁运动一下子变成了高大上的体育运动。殷巷石锁既保留有以大石锁练力量的玩法,又保留有小石锁的花色动作。现有石锁多种,重量大小不一,从40多斤到120多斤。玩法套路有“七花豊顶”、“霸王举鼎”、“观音托零”、“二邮担山”、“猴儿戴帽”、“大开四门”等几十种。
  经过几年的发展,殷巷石锁迅速壮大起来,南京市、江宁区和秣陵街道等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2007年,殷巷石锁被南京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道泉作为殷巷石锁协会会长也当选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现状:长三角民间兴起石锁运动
  据了解,殷巷石锁先后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目前殷巷石锁协会注册的会员就有好几百人,这些会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0岁,其中女性石锁爱好者也有不少。
  据王道泉会长介绍,在江宁区和秣陵街道的关心和支持下,目前殷巷石锁在龙都、土桥等街道成立了六个协会,会员每年都在逐步增长,殷巷石锁的名气也名扬天下。除了江宁之外,南京各区都成立了自己的协会,目前南京有石锁爱好者2000多人,而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为了让殷巷石锁发扬光大,协会还不定期地举办石锁比武大赛,吸引更多的石锁爱好者参与,截止到目前,殷巷石锁协会帮助苏州、无锡、盐城等市建起了20多个石锁协会,每年石锁爱好者都要来南京殷巷进行交流学习。
  目前,秣陵街道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秣陵杯”长三角民间石锁友谊赛,参赛规模扩展至18支队伍、600多人,影响力辐射到沪、豫、皖、浙等多个周边省市。去年,殷巷石锁还参加了青奥会期间的展演,与上级文化部门共同撰写出版了全国首部石锁类图书《江苏石锁》,并被央视国际频道大型纪录片《寻找两岸文化传人》节目播报。
  目前,街道正积极推动“殷巷石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