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仅凭“诺奖”概念难促销 莱辛小说少有人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新传媒-文汇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往往会带来很好的出版效应,去年诺奖得主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曾创下29万册的畅销数字,让国内最早引进其小说的上海世纪文景出版公司打了一个漂亮仗。今年诺奖被88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揽入囊中,消息传来,一些拥有莱辛作品版权的出版社,紧急加印莱辛作品,然而市场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

10天重新再版3万册

上海书城一楼大厅,为加印的《金色笔记》和《野草在歌唱》特辟出中间位置,还加了一个小牌子提醒读者注意这是今年诺奖得主的作品。然而记者得悉,码成高垛的诺奖小说却乏人问津。据悉,这两本新版书到货半个多月以来,并未出现畅销的迹象。

当莱辛以“黑马”姿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拥有两本莱辛作品版权的译林出版社一度被认为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出版社也以最快速度把两部作品改换封面重新再版3万册,迅速向全国各书店铺货,仅用10天时间就上柜供应,这在我国出版界可以说是第一速度。然而,上海几大书店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莱辛再版作品的预期销量实在无法与现实相衬,与去年诺奖得主帕慕克形成巨大反差,有些书店已呈现滞销态势。博库书城的朱兵说:“当再版《金色笔记》未到时,我们仓库里还囤积着100多本旧版《金色笔记》,名单刚公布后的几天,书销量还可以,但是之后的销售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仅凭诺奖概念难促销

一些出版人则表示,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时,恰逢法兰克福书展,所以经常能看见数十家出版公司蜂拥争夺版权的景象,但是“一窝蜂”争抢的做法,必然带来极大的出版风险。

据了解,前几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均带热作者作品中文版的出版。2003年南非作家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其代表作《耻》的内地销量不过2000册左右,获奖后很快突破5万册;2004年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她的作品《钢琴教师》在十月文艺出版社搁置5年,迟迟未能出版,当她获奖后,《钢琴教师》在短短的时间内6次重印,印数达到11万册;2006年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一年来发行29万册,6部作品加起来超过50万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尽管帕慕克的6部作品在国内销售都很好,但世纪文景出版公司总经理施宏俊说,真正能把书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购买者中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没能把书读完。相对来说,国内图书销售受概念影响比较大,现在的读者似乎越来越不关注作品本身。在这样的前提下,诺奖作品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销售概念。

滞销凸显市场规律

记者在中文版《金色笔记》的序言中看到,翻译家陈才宇和刘新民评价称:“光从语言上看,《金色笔记》似乎显得很平淡,你几乎读不到词藻华美、文学味十足的描述。而且该书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乱,情节支离破碎,没有连贯的故事,有人也许还会觉得它不堪卒读”;“莱辛的作品显然不以故事取胜,而是以厚重的思想、巨大的智慧征服读者,那些嗜好阅读离奇爱情故事或冒险故事的读者一定会很失望。”即使这样,陈才宇仍然认为,莱辛作品的魅力在于文字背后隐藏的深邃意义,作者貌似混乱无序的结构其实是她精心设计的一份小说主旨示意图。

从这个角度来说,莱辛作品滞销,反而凸显了一种更为正常的市场规律。因为在任何时候,让阅读回归到阅读本身,才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记者 陈熙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