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间万象 » 综合动态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佛门90后(1) | 山僧耀意的出家生活_出家-法师-佛教-自己的-的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凤凰网佛教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对于一起学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个人走出这一步,还是会对剩下的人有影响和触动。他们会看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艰难、纠结,还是容易、坚定。总之,我这一步走过去之后,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师、妙发法师、界行法师这些身边同龄的90后,甚至00后一起出家。

——耀意法师

耀意法师

云居山的夜雾很浓,此时还是行者的惟宽(耀意法师在家时的法名,下同)决定连夜出逃。

面对直接找到寺院的父母,惟宽非常恐惧,担心被“绑回去”。在慌乱中,惟宽行李也来不及收拾,径直逃下山。出了赵州关后,为了能连夜下山,不惜出高价坐车。在颠簸的路途上,惟宽的内心是矛盾的——既有远离俗世的决绝,又担心“爸妈都不怎么会开车,如果半夜来追我,出事了怎么办?”

从真如寺“逃往”芦花庵,先是夜车下山到永修县城,再坐动车到九江,接着从九江打的到黄梅,最后又步行十几里路才能抵达。此时离父母已经有200多公里,这是能够让惟宽稍微安心的距离。拿起手机,惟宽给父母发了条短信:“我已到芦花庵,你们晚上就住真如寺,不要跟来,明天我在芦花庵等你们。”

此番辗转,似乎让惟宽的内心更加坚定,他开始学会面对。

现如今,已经于老祖寺出家的耀意法师,除了每日严持戒律、深入经藏,也积极地让自身成为一座桥梁,联结社会青年和正法道场。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有许多大学生来到寺院,一边聆听法师的开示,一边体验僧人的生活。距离感消除,神秘感褪去,人们也就愿意去真正了解和正视佛教。

虽然日子非常忙碌,但耀意法师觉得很开心,“其实我个人最大的喜悦还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而且,父母那边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老祖寺

谈及父母,此时的耀意法师引用了禅宗的一个观点:“要真正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现前的境界,这是禅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转,心能转境的一个开始。

以下为采访正文:

:最早是何时接触佛教的?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耀意法师:首次接触佛教是高中上课时偷偷看课外书,那本小说上有《心经》,当时觉得很有道理,就背了下来。最有触动的一句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你自己关心的,就会变成自己的恐怖,这个很有意思。

当时我感觉佛教是很高深的,所以看看佛经,可以在同学间炫耀,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高中时期看佛经除了兴趣,更多就是这个因素。

如果再往前,小时候我表哥得了一种医院无法确诊的腹痛,当时姨母带我们去一位“大神”家,要我们去礼拜观音菩萨,然后问我们是否看见了佛菩萨。

当时我很反感,觉得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不应该这么浅薄,不应该是这样。现在回忆起来,也是一个缘起。

:在大学期间,做了哪些与学佛相关的事?

耀意法师:大学期间,我正式深入了解佛教。

首先,我找到了师法友团队,先是多宝讲寺的“万善学佛小组”,然后是黄梅芦花庵。依两个道场的法师,受了三皈五戒,然后从皈依、五戒开始,对《菩提道次篇广论》《大乘五蕴论》《大乘百法明门》等经典有基本的学习。在芦花庵打了几次禅七,学会了丛林的基本规矩。

至于说做了什么事,几年时间做的事情当然很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大二时发的一个愿。当时去过几次芦花庵,觉得庵里道风非常好,师父们持戒精严,一心向道,而且特别包容、照顾居士。因此,我大二的时候发愿要把所有有缘的人都带到芦花庵,接触正信的佛法。

因此,大学本科这几年时间,所有的小长假,所有的寒暑假几乎都留给了自己的这个愿。先后也有五六百个大学生,跟我们一起去了芦花庵。

我的本怀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出家,让所有去过寺院的人都成为佛教徒,只是为了告诉他们:还有一群人,在山里面保持着这么纯真、这么禅意,那么宁静、那么祥和的生活。你不一定要成为一个佛教徒,但至少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外面看见一些负面的新闻,我们就能有更好的抉择能力。

因此,我大学期间带同学们去芦花庵时,首先会有传播佛法的安排,我们会请芦花庵的住持师父宏用法师或者是班首师父开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和了解一些基本的法理。

更多的时候是带他们去玩,怎么玩呢?让他们去体验大自然,体验寺院的生活,去听听风雷鼓,撞撞钟,一起下地采茶,一起去山上找隐士,一起去看美好的风景……这样的话,他们对三宝和寺院就有一个美好的印象,回忆起来,第一反应是快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种下了这个因,哪怕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进入佛门,但总会有这么一个种子在心里。

耀意法师和同学们

:周围的人如何看待你学佛这种行为?

耀意法师:最直白的看法,就是看见一个信佛的人,他们可能会认为,你变得乐于助人了,好说话了,责任感强了。当然也有负面的,会觉得你迷信,迂腐落后等等。但是亲近的人,慢慢就都接受了你是佛教徒这个标签,从而开始护念。比如我很早就持酒戒,他们就会帮我解释,或者是聚餐不点酒,或者是当别人要求我喝酒时帮我出面解释。慢慢地,在大家心里就变成了一个稍许有趣的人,因为这个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的。

在身边人都知道你是佛教徒的情况下,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日常的三观,或者行为方式,也就代表了佛教的形象。如果你信佛的同时,让身边的人觉得你越来越好,越来越善良,或者让别人觉得佛教徒就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那么这本身就是在弘法,也是在维护佛教的形象。如果说你信佛之后,没有去了解正法和教理教义,而是封建迷信,或者做一些大家觉得很迂腐很落后的事情,别人可能就会对佛教有负面的认识。

:你一路学佛并最终出家,你觉得会给周围同龄人带来影响吗?

耀意法师:其实对于同龄人的影响,我自己的定义是以桥梁为主。我可以做一个桥梁,让身边的人通过我,能亲近正法道场,亲近那些出家时间很长、持戒精严、禅定功深,而且有一定知见,能够代佛宣法的法师,这就是一个桥梁的作用。

说到对身边人的直接影响,就是跟他们想象中的电视剧或小说里的出家人不太一样。我这样一个活脱脱的出家形象,让他们对三宝更加亲和,没有那么多距离感,也就是更接地气,不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中的和尚。

对于一起学佛的居士而言,有第一个人走出这一步,还是会对剩下的人有影响和触动。他们会看这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是艰难、纠结,还是容易、坚定。总之,我这一步走过去之后,也就有了像悟引法师、妙发法师、界行法师这些身边同龄的90后,甚至00后一起出家。

他们可能都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没有勇气、或者魄力走出这一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把自己的脚伸出去了,后面的人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他们也就敢伸出自己的脚,这还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出家前最大的挣扎是什么?

耀意法师:出家前最大的挣扎是自己的懦弱和执着,就是一直不敢面对。

因为当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必须要舍离,必须要割舍,甚至是有点残酷的隔绝。这个时候就会知道自己的懦弱,哪怕我们在心里很确定出家是一件好事,是一个能够自利、利他的事情,但当我们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就会怕麻烦、怕费工夫。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懦弱、自己怕麻烦,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如何面对自己,就是一个课题。能够面对自己,就能够接受这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是改正的开始。我出家之前,先在云居山发心出家,爸妈找过去之后我不敢面对,连夜从云居山上逃跑了。后来在老祖寺出家的时候,爸妈也来了。那时,师父告诉我,以前古代的禅师、祖师出家,找个深山躲起来,交通不便、信息不便,几年之后,爸妈又有了自己的小孩,就不去找了。但现在不一样,现在爸妈不找到你是不会罢休的,所以解决办法就只有面对。通过面对,即使家人还是反对和不支持,但至少慢慢开始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要真正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现前的境界,这是禅宗所要的心不由境转,心能转境的一个开始。

:出家后最大的喜悦呢?

耀意法师:其实我个人最大的喜悦还是在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有这样一个身份,可以真正去建立一个青年和正法道场的联系。其实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做好这一座桥梁。社会的青年、在校的学生想接触了解寺院,想了解佛法,我们能够像桥梁一样把两边连接起来。出家众这个身份更加方便于做这样的桥梁。同时,个人的修行上,我对于戒律一直很感兴趣,也很敬仰那些发心学戒的祖师,所以能有可以深入学修戒律的身份,也很开心。

:能否讲一下剃度那天的情景?当时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耀意法师:因为我当了很长时间的行者,后来又变成形同沙弥,加起来大概半年的时间。对于我这样的急性子,时间已经挺长了,所以已经没有那种兴奋、喜悦或者大家可能想象的中大奖一样的感觉。我出家本身就是一个很理性的状态,理性地衡量出家和在家哪一个对佛法、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我个人觉得是出家,然后我就选择了出家,本来就是一个很理性的想法。

我剃度的时候也很理性,想着要把这个戒持好,要把这个衣服穿到老,要把这个使命完成。

耀意法师词作

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个人觉得到我们这一代,就是佛法如何现代化,如何接引现在的人。在这个大家越来越向外攀染的时代,解决现代大众的实质需求,解决一部分社会群众,至少是信教群众的实质需求。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之一,然后再重新提倡佛陀时代的戒律教法,革除一些我们汉传佛教明清以来的积弊。“如何把这个工作做好”,剃度的时候我很理性地在思考这个问题。

:出家前与出家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耀意法师:头发变短了,还变短了挺多,本来头发还挺长的,穿着衣服也不一样了。

从内在来说,首先是知道了自己挺没用的。在家的时候自我感觉相当良好,觉得自己特别优秀,各方面都挺强的,肯定能轻易的做出一番事业。出家之后就发现自己处处都不足,尤其是和师父、师兄们比,自己在寺院里面一直属于拖后腿的那一种。修行的时候也不是很得力,做一些常住的事务也不是很得力,经常帮倒忙。

真正出家之后,通过丛林生活,降服了一点点我慢,忏悔了一点点业障之后,懂得佛法的教理怎么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是出家之后比较大的收获。然后是作为出家人的责任感,一种护法护教的责任感。觉得传播正法、弘法利生是家务,是这种责任感的生起。

:为何选择在老祖寺出家?

耀意法师:根本原因就在于因缘。因缘和合,这里刚好就是一个出家的地方。其实我出家前没在老祖寺这里住过,跟师父没有说过话。最开始的因缘是有一次到老祖寺游玩,当时抱着个西瓜送到客堂。这个时候看见老祖寺门口的湖边有两位法师,我就抱着一个西瓜扑通扑通地跑过去,往那位穿黄衣服的比丘师父一递,旁边的沙弥师父赶快一接,我当时就想这肯定是一个大比丘,不然随侍的师父怎么接的这么快。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我师父崇延法师,就是这么一个西瓜种的因缘福报。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身边出家的同龄人吗?

耀意法师:首先是我大学的一个同学——芦花庵的悟引法师,我们在学佛路上经常互相影响。她是在芦花庵出家的,比我大一岁,好像是95年还是94年,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她的特点就是特别干净,特别慈悲,而且特别无我利他。笑起来也很特别,无论到哪里都是用笑容布施,心量也特别广大,一直把利益众生看得很重,把传承教法也看得很重。我记得悟引师曾经跟我说,她出家之后一次脾气都没有发过,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在丛林里住,多多少少也会磕磕碰碰,然而她一次脾气都没有发过,是挺神奇的。

还有那个很早就认识了的00后,好像是00年还是01年的,现在在西园律寺,就是界行法师。他是佛化家庭,佛化家庭出家应该比我们容易很多,但他出家跟我一样,也是偷偷跑出来了。

还有妙发法师,现在在广东佛学院。她出家的时候,她父亲给她写了一份信,我看了特别感动。然后她书法写得特别好,是湖北美院毕业的。她的特点是特别稳,特别静,跟我们这种风风火火的不太一样。

90后的法师很多,像我们寺里的耀传法师,耀立法师,都是90后。耀传法师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家里条件很好,本着一颗“上求佛法下度众生”的心来出家,做事严谨、认真,每天状态都很平和。随众都随得特别好,也没有看过他有太大的情绪起伏。

耀立法师是童真入道,特别有才,现在是我们的维那师,经常会教导我们法器,对宗门这一法有很大的信心。寺里还有耀解法师也是童真入道。除了我们寺里,芦花庵90后的法师可能有二三十位吧。

身边同龄的法师真的非常多。就教内而言,讲经说法肯定得长老们来做,但是做琐事,做杂事,为常住服务,还是需要年轻的人。

:目前90后的出家人越来越多,会给佛教界带来哪些变化吗?

耀意法师:其实我觉得不是90后出家人越来越多,而是90后到了出家的年纪,到了慢慢可以独立自主的年纪,所以应该叫年轻的出家众越来越多。

十年之后可能关注点就是00后的出家众越来越多,二十年之后10后出家众越来越多,这都是一个现象。佛法在这个时代必须要有和这个时代相应的人出去接众。比如说,我们都是在大学里面学习过的,我们了解大学生现在的情况,了解大学生现在的想法,也了解大学的生活。这样的话我们去跟大学生交流的时候就没有障碍。

我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前提,我认为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要度一切众生就要知道一切法门,一切世间和非世间的,如果有不知道的,可能跟有些人就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够很好地交流,就不能去接引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出家,一定更方便接引年轻众生的原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有共同语言,我们才好交流。

再者,就是我们这一批90后出家众有独特的属性,我们都是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下长大的,大多数人和严密的教理以及逻辑更相适应,和更早那一批谈玄论道,很潇洒玄妙的僧众略有不同。随着年轻的出家众越来越多,法相的复兴,戒律的复兴就开始有苗头了。

耀意法师词作

:你觉得现在群众对zhongguo佛教有误解吗?

耀意法师:误解当然很多,像觉得寺院里和尚是不是都是兼职,白天工作,晚上就戴假发出去逛夜店?是不是工资很高?是不是聘用制?是不是不持戒律?是不是寺里条件都非常好,富可敌国?诸如此类种种,而且都是偏向负面的。

其实这都是一个问题,就是社会群众对教界不了解,对寺院生活不了解。我在前面的问题也提到,愿意做一个桥梁,就是要让大家了解,了解才是消除误会的最好方式。

现代社会人人都是媒体,因此我们就要去接地气,让大家充分了解我们每天在干什么,充分融入到僧团生活,不必假装高冷的形象。每一个身边的人只要想了解,尊重我们的文化,尊重我们的宗教,都让他们进来深入了解,都可以在寺院里面住下。不仅仅是逛寺院,而是知道这里一群人剃光头,穿着奇怪的衣服,躲在深山里面在干什么。人们只要知道我们在干什么,误解自然就少了,所以还是要放开心量让别人来了解我们。

:目前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耀意法师:肯定是从自己的修行开始,严持戒律,每天忏悔,深入经藏,然后慢慢养成自己的僧格,成为一个合格的出家人。这大概要花五年、十年、二十年也不一定。慢慢用佛的知见替换我的知见,慢慢用戒律化的生活来取代现在自我化的生活,完全依佛所说,亦步亦趋地前行,这是自己的规划。从佛学的角度来说,可能还要以研究戒律为重,以后如果有福报因缘,也是想以弘扬戒律为重。

在接众方面,其实说了无数遍,大家听我讲话都听烦了:就是做一个桥梁,让十方大众都能进到寺院。住到寺院,能够了解这里面到底在干什么,这样能够让大家消除误会,拉近距离。

:能否推荐一本书和一部电影?

耀意法师:大家可以看看奥黛丽-赫本的一部电影,叫《修女传》。这部电影有很多对宗教的思考。

关于书,我推荐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因为道心的养成还是要多看高僧大德的传记,古代一些传记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现代人不完全看得懂。而现代的传记可能是一些居士写的,有些不是太如法。倓虚老法师的这本《影尘回忆录》就很好的,记载了民国很多高僧的行仪,也比较如法。

:是否有设想过,假若没有出家,现在会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耀意法师:其实我本科毕业之后考了研究生,虽然没有考上自己想考的专业,但是可以调剂。如果选择调剂,现在可能会跟着一个不太满意的导师或者专业,过自己还算满意的生活。

暮鼓

我曾经考了教师资格证,也去参加过农村义务支教教师的考试。所以要说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还是会跟读大学的时候差不多,有黑业和白业,有善业和恶业,可能被烦恼所控制,也尽自己所能做一点点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一个不是太好,也不缺烦恼的生活。

临江仙

一别俗世轻云散,廿载不留烟尘。回首一笑温情意,禅亭冬后进,道心是秋筠。

此身今日稍得安,盖世名皆赠。梵音千曲经千声,丈夫行处是,念念皆众生。

——山僧耀意

佛历二五六一年腊月初八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