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丁文江:中国地图创始人,为国人谱写中华民族前进之歌_中国-地质学-地图-自己的-地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还原社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本文来源:锐视界(ID:rshijie)作为领土排名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一直以地大物博闻名遐迩。“我在沧海观日出,君卧昆仑察星数。五月南海短衣薄,谁知漠北衾裘厚。”34个省、6

本文来源:锐视界(ID:rshijie)

作为领土排名世界第三的国家,zhongguo一直以地大物博闻名遐迩。

“我在沧海观日出,君卧昆仑察星数。五月南海短衣薄,谁知漠北衾裘厚。”

34个省、699个市、2862个县与村庄…华夏疆土南北纵跨5500公里,东西横越5200公里,中间历经四季、多个时区,幅员辽阔、浩土无疆,多次让世界为之汗颜。

丁文江

1887年4月13日,

丁文江降临在江苏泰兴县中的

一户书香世家之中。

其母能识文断字,

父亲亦才华横溢。

在严格的家教影响下,

丁文江5岁便进入私塾念书,

10岁习完“四书五经”,

11岁便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

作出千字长文《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

在那个时代,

想要在日后体面的生活,

唯一的途径便是考取功名,

然而丁文江却意外名落孙山。

考取秀才失败后,

双亲欲将儿子送往上海,

投考那里的南洋公学。

异地求学需要地方官员担保,

因此丁家只好找到了知县龙璋。

(龙璋)

彼时的丁文江刚刚15岁,

一双眼睛锃亮溜圆,

满脸都写着“机敏”二字。

在面试过程中,

议论豪畅、下笔神速,

一气呵成作下《汉武帝通西南夷论》,

惹得龙璋赞不绝口,直呼其为“国器”,

并收入门下做了关门弟子。

在之后的一年学习生活中,

龙璋愈发觉得少年非池中之物。

深思熟虑之后,

便边将丁文江托付于后来的,

长沙明德中学创办人胡元倓,

并希望其能将他带往日本留学。

于是15岁那年,

丁文江拿着父亲,

近乎倾家荡产得来的路费,

登上了远赴岛国的轮船,

并就此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胡元倓)

然而虽说是出国,

但其实在日本的那一年,

丁文江根本没有正经上过学。

他只是进了杂志社,

并在那里结交了一群可以

“谈革命、写文章”的朋友。

在与他们的日常相处中,

丁文江不仅开阔了眼界,

更解放了自己的思想。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

帝国为了争夺朝鲜与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在zhongguo东北开始了一场列强瓜分战役。

因不满岛国如此做法,丁文江选择离开,

在朋友的鼓励下再次远赴英国。

(日俄战争中的抚顺)

抵达英国之后,

丁文江开始在爱丁堡的一间中学里读书,

一年便连跳三个年级,

仅用两年便考上了剑桥大学。

但由于当时的学费过于昂贵,

在入校不久后丁文江便只得退学,

再次考进了学费相对低廉、

全球最为古老的十所大学之一的,

格拉斯哥大学。

(如今的格拉斯哥大学)

大学期间丁文江主修动物学,

自认为精力还算充沛,

因此便又主动修习了地质学。

作为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质学中融汇了哲学、地理、数学等,

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是当时许多当地学生光是听见,

都会觉得眼前一黑的高难学科,

独独丁文江对此始终爱的深沉。

也是通过这一次的考察,

让丁文江第一次意识到了地图的重要。

九州四海、万顷国土,

居然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地图,

这是一件多么可悲,

而又可怖的事情?!

结束了西南的勘察,

丁文江前往北京,

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游学考试”,

并顺利得了个“理科进士”的头衔。

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格致天才”。

在经过多方举荐之后,

他来到了北京工商部矿政司,

并成功担任了地质科科长的职务。

1913年丁文江(前右一)和德国学者梭尔格(前左一)

在河北地质调查期间与当地官员合影

当时的北大刚刚成立了地质学专业,

但由于报考的学生太少,

这个专业只得被迫停止了招生。

丁文江得知此消息后,

便立刻联系了校方,

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借到

与地质学相关的图书与仪器,

让自己先开一个简陋的研究班。

(北大地质系师生合影 第一排右四位丁文江)

凭借着这些借来的教学器材,

丁文江与老友章鸿钊

创办了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并开始重点培养地质人才。

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他发现,

纵使在如此先进的城市校园中,

面对这样一帮求知若渴的年轻人,

他依旧拿不出一块矿物岩石、生物标本,

甚至连一张准确的教学地图都没有!

许多年轻人,

纵然有着一腔为国热血,

但却没有国土的概念。

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在zhongguo,

却不知道究竟“哪里”是zhongguo。

不知本国风土人情,

何来稳定?

不懂祖国资源分布,

何来富强?

不想国界、政界、商界,

又何谈救国?!

在认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后,

丁文江再次找到了北大,

联合建立起了zhongguo近现代,

第一个研究班(后变为研究所),

并让北大地质学教育、zhongguo的地质学研究,

迅速步入世界前沿。

(北大地质系学生毕业照)

在以后几十年的时光里,

从这间破旧的实验室里,

先后走出了诸多zhongguo地质学的领头人物:

zhongguo地质学会创始人,谢家荣;

zhongguo煤田地质学奠基人,王竹泉;

zhongguo地貌学开创者,叶良辅;

zhongguo宝玉石矿物学研究先驱,李学清……

(燕山山脉一部分)

走过的路越长,

丁文江便越发觉得地图重要。

因此1930年秋天,

他便向《申报》负责人史量才提议,

要重新绘制一版属于中华民国的地图。

建议通过之后,

丁文江便找来众多地质学人才,

参考了近8000副历史图画、

采用了1000多个天文经纬点,

历时三年,

终于绘制出了新《zhongguo分省新图》,

与《中华民国新地图》。

新版zhongguo地图出现后,

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反响,

更被国人评为“zhongguo地图革新第一声”。

外国人将它们称为“丁氏地图”,

英国皇家学会的《地理杂志》

和美国的《地理评论》多次刊文评论,

称其为“迄今为止最可靠”的zhongguo地图。

“丁氏地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成为了zhongguo最权威的国家地图。

它被频繁的应用在各行各业,

发行量超过20万册。

抗战期间,每个战士的行囊中,

都会背着一副这样的地图,

守护zhongguo疆土,他们寸土不让!

新zhongguo成立后,

周总理凭借着这幅地图,

去到各国开始国界谈判,

上世纪著名的中印边界争端,

中方便是靠着这幅地图,

赢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除此之外,

丁文江团队还曾绘制出:

zhongguo人测制的第一幅详细地质图件;

zhongguo第一幅1:100万地质图《北京-济南幅》;

《太原-榆林幅》和《南京-开封幅》等等。

几十年间,

他们不断搜集并制作地图资料,

填补着zhongguo地质图的空白。

丁文江的文化造诣,

令当时的诸多大人物为之叹服。

著名作家温源宁说他是一所“老古玩店”,

五花八门、零零碎碎、一应俱全,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不知道。

历史学家傅斯年评价其为,

新时代最有用的国人代表,

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的伟大才人。

好友胡适亦说:

“一个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

是一个天生能办事,能领导的人,

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

(丁文江与好友胡适的合影)

1935年年底,

日本侵略军的气焰愈发嚣张,

zhongguo华北地区岌岌可危。

国名政府曾有过退却打算,

但由于侵略步步紧逼,

北煤无法南运,

粤汉铁路全线无法通车,

因此便只好派出丁文江前往湖南,

考察铁路沿线煤矿储量与开采的现状。

由于当时地处偏远医疗水平有限,

当地医生在抢救过程中,

误将他的肋骨折断,致使胸腔化脓。

据说当时蒋介石还曾派出专机,

带医学专家前去营救,

但却已经为时已晚。

1936年1月5日,

年仅49岁的丁文江,

因并发脑中枢血管损坏,

于长沙湘雅医院与世长辞。

丁文江的逝世让各界人士悲痛无比。

出殡当天蒋介石鞠躬吊唁;

zhongguo多地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中央研究院更是决定降半旗3天,

以表示对其的哀悼与追思。

“红黄树草留秋色,

碧绿琉璃照晚清。

为语麻姑桥下水,

出山要比在山清。”

这是丁文江留给世间最后的独白,

亦对他一生的总结。

回首丁文江短暂的一生,

他已将自己的所有,

都绘制在了zhongguo的版图之上。

作为zhongguo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丁文江将科研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之上,

让后代看见了那些,

我们曾无数次想象,

却又始终到达不了的远方。

上千年的历史跨度,

因为他的努力,

而有了从此岸抵达彼岸的机会。

如今丁文江的墓碑,

正静静的伫立在他最后生活过的土地。

在他离去的83年间鲜有人前去凭吊,

就和他生前所从事的工作一样,

隐秘却又无比伟大。

这一生,丁文江终用地图,

为国人谱写出了一首中华民族的前进之歌!

“明天就死又何妨!

只拼命做工,

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丁文江!

致敬!

关注微信公众号 锐视界(ID: rshijie)有温度,更有态度,解读社会热点,看清世间人性,每天中午12点,让您的视界更开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