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诗词中最美的5组对诗-十分有趣_金陵-乌江-项羽-伤心-子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汉朝·李延年《李延年歌》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魏晋&middo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汉朝·李延年《李延年歌》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魏晋·曹植《杂诗七首·其四》

李延年的北方美人和曹植诗中的南国佳人互相对应。北方的佳人冠绝当代而独此一人,是比较高冷一些的。而南方的佳人,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是比较温婉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性,出了不一样风格的美女。

接下来一起读一下全诗。

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杂诗七首·其四

魏晋: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韦庄《金陵图》

高蟾说世间有很多画丹青的高手,但是却画不出我的悲伤。但是晚唐的著名词人韦庄却觉得说伤心也可以画出来的,只是那些画家追逐世人的心态和喜好,不画出来而已。这一组对诗,也是十分有趣和巧妙。

接下来一起读一下全诗。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杜牧和王安石都对西楚霸王项羽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事情做了评价。唐代的杜牧觉得他可以努力东山再起,例如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大不了从头再来。但是宋代的王安石却持反对态度,他觉得项羽气数已尽,失去人心,估计没有什么人跟他从头再来了。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接下来一起读一下全诗哦。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4、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同样是送别诗,王维的送别诗就显得悲凉一些,朋友啊,再和我喝一杯酒吧,你出了阳关之后就没有认识的老熟人了,想想就伤心呢。高适的送别诗就比较积极乐观了,不要害怕以后到的地方没有知己,天下谁都认识你的大名,你都会交到朋友的。但高适的想法也不同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接下来还是来读一下全诗。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5、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汪洙《神童诗》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不是进士出身,好像另外几位也不是。他曾经参过军,他的诗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情。不过盛唐之后,就十分流行科举考试,是实现抱负和理想的最佳途径,有些人穷其一生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然后出人头地,《范进中举》可谓是将这种现象描述到极致了。所以宋代汪洙的《神童诗》中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也不足为奇了。不过这里也有说读书是一件很好的事,仅此而已吧。

还是读一下全诗。

从军行

唐代: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汪洙的《神童诗》出了下面这些金句:

(1)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