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开学季-比“学霸”更牛的是“学神”_西夏-是个-书法-范仲淹-的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卜松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小时候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大画家,长大后才知道他一辈子算上壁画在内,才画过24幅画,基本就是个副业。其他时间在干什么呢?研究潜水艇啊,玩建筑啊,算算术啊…

小时候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大画家,长大后才知道他一辈子算上壁画在内,才画过24幅画,基本就是个副业。其他时间在干什么呢?研究潜水艇啊,玩建筑啊,算算术啊……又比如气象学界的大师竺可桢,是个体育狂人,是个教育名家,又有一手把科学论文写成一流散文的文学功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繁星璀璨的古代zhongguo,全才型大师为数甚多,我们常常只读过他们的一两首诗,一两篇文。他们的一生功业如同海面冰山,凡人只见尖峰夺目,却难睹潜流无声。

文章本余事书法七八乘

这些“文化人”操心的是更大的事

1040年,宋廷急调远在越州(今绍兴)的范仲淹赶赴陕西,与名将韩琦共御西夏。当时他们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自澶渊之盟后30余年,“天下忘备,将不知兵,士不知战”。而在雄主元昊统领下的西夏,精骑突锐,屡屡犯边。第二年五月,宋仁宗调范仲淹任环庆经略安抚沿边招讨使。经过严谨的审时度势,范仲淹逐渐完善,并坚定实施了军中提出的“浅攻进筑”战术,即一方面应整顿军务, 练兵备战,伺机蚕食、夺取若干两军交错地带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在既有的边防要塞大修堡寨,构筑起一道完整的抵抗西夏进攻的环形军事防御体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要害地带的控制,挤压以机动灵活为最大优势的西夏骑兵的战略空间,分割其活动线路。

范仲淹在陕西前线待了四年,在这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将军发、征夫泪,随塞下风、衡阳雁一道穿越了时空。这是一个贫家出身的文人基于丰富工作实践的偶然感悟,无一丝书斋里搔头捻须苦吟而来的苍白。实际上,范仲淹曾自言,其人生追求,在立德立功,文章本余事,远不在其人生规划的核心领域中。但这毫不影响他挥笔写就《岳阳楼记》这样的千古名篇,随便当上“南渡之前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

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名言之后,又过了整整600年。1646年的南京监狱中,一个身形瘦削,面目清隽的花甲老人挥洒着一手晋人韵致的书法。他叫黄道周,福建漳州人,少年时独卧铜山孤岛石室中博览群书,天才横溢;入仕后高风亮节,名满天下。清军入关,明廷南渡。他逆流而上,出任南明要职,力图北伐,以复大明,在江西婺源战败被俘。临刑前夕,他一一完成以前曾许诺过的书画酬应,然后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十六个字,从容就义。

黄道周学贯古今,通理学、天文、历数、易经,诗文精湛,著作四十多种,传世196卷,且讲学各地,桃李满天下。而今天我们了解他,主要是从各大博物馆中收藏的书法墨迹中。他是晚明书法变革大潮中第一流的实践者,是入古又能创新的艺术巨擘。但他一生以社稷为大业,视书法为“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其境界之高,只能追想。

白眼视俗物终日不开言

对于学神之外的世界

他们有自己的视角

有个段子:学霸跟同学聊功课,同学通常很沮丧,因为听不懂;学神呢?从不和学神之外的人聊功课——“今天天气哈哈哈……”真正的高手,应该像风清扬那样,虽然“其实,我是一个剑客”,却懒理招式,懒练剑法,懒得拿剑,甚至在遇见令狐冲之前,话都懒得说了。

比如,元末“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差人请著名的诗书画全才倪瓒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老师却发飙:“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撕绢退钱。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忍住痛,闭嘴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还有一次,有友人到他家,软磨硬泡要喝他自配的顶级好茶。被磨不过,他拿出来冲了一泡。那位老哥可能也是费半天唇舌渴坏了,上来先扪两口。倪瓒一看,端起剩下的茶,一言不发回里屋了,搞得老友直发愣。他的解释是:这么好的茶,都不慢慢品,“定非佳士”。他曾作一诗:“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学神的世界,一般人不懂。

唐代画家孙位笔下的阮籍

倪瓒白眼看人,学的是耍“青白眼”的阮籍。这位河南尉氏的先贤,年少成名。在学霸扎堆的名门望族公子哥里,也是鹤立鸡群。今天文青们视为极品人生的竹林七贤排行榜上,无论是哪种版本,他永远位列第一。他是当时最优秀的哲学家之一,又是超一流的大诗人,《咏怀》八十二首,开启正始之风。他武艺应该也不赖,自夸“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而且志向远大,非靡靡之辈,那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称振聋发聩。不过这又是一个懒说话的。十六七岁时,他有一次随叔父阮熙到东郡,充州刺史王昶亲自接见。他“终日不开一言”,搞得王昶很不淡定,“自以为不能测”。

子昂中原望梦溪天地宽

如果没有学神很多事情办不了

宋代有个读书人,名叫沈括。他出生在风景如画、气候温润的钱塘江畔一个仕宦家庭中。按照正常的人生设计,这种孩子,应该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一路读上去,在仕途上行走一生。他也的确这么做了,不过在这正常的人生轨迹之外,这个人的脑袋很不安分,不断想东想西。最后他把自己的各种想法编成一本书,就是《梦溪笔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zhongguo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沈括

点开百度百科,“沈括”词条下的“贡献”一栏,列着“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水利、医药、经济、军事、艺术”这么一长串,这里面还没有涉及他在政坛的傲人履历。1070年他参加了王安石变法,并且是改革派的中坚人物;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国无理争地要求,维护了宋室主权;继而镇守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武备,设防边陲,抵御西夏,他又是兴修水利、监制兵器、管理财政的好手。而他为人津津乐道的科研,堪称广博,诸如观测天象,绘制浑仪景表,补修《奉元历》(类似今天的阳历);在数学方面,创立“隙积术”和“会圆术”;在物理学方面,早于欧洲400多年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在地质学方面,从岩石生物遗迹中推论出冲积平原的形成,还提出石油的命名;又钻研药用植物与医术。在多个领域,他都达到了当时科技水平的最前沿。他和他的同道们,让zhongguo的古代科技,在世界上保持了长久的领先。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个道理,我们懂,古人也懂。对付那些说zhongguo古代不重视科技发展只偏重人文科学的说法,一般最常拿出来打脸的,就是沈老先生了。

赵孟頫

学神的价值,还在延续文脉。这点说起来有点儿虚,但其实很重要。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同感和奋进心的,根子其实就在这个文脉。道理很简单,大家交朋友,也得气味相投,价值观接近不是?把这点儿做得很好的全才学神,赵孟頫算是一位。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20岁出头,已经是“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片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简言之就是超级网红。何况他还长得特漂亮,1286年出仕,入大都,忽必烈“一见称之,以为神仙中人”。世人知他,多知其书法绝伦。他又是公认的元画第一人,《鹊华秋色图》如梦如幻,艺空千古。他还善诗、文,精通音乐,善于坚定古器物和书画。他力主汉印质朴之美,奠定了篆刻艺术以汉为宗的文人印章审美观。他以“南人”身份入元仕,位极人臣却严守分寸,但在除去暴虐成性的桑哥宰相过程中,又极见胆识。其学生杨载说:“公之才名,颇为书画所掩,人知其书画,而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济之才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