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乔秀岩:李霖的研究值得反复把玩_异文-文本-周礼-注疏-版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书局1912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4年新设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刚好同一年我到该系任职,即属历史文献学专业,同时加入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随后李霖进来,成为我系历史文献学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五年之后,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04年新设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刚好同一年我到该系任职,即属历史文献学专业,同时加入zhongguo古代史研究中心。随后李霖进来,成为我系历史文献学专业的第一个研究生,五年之后,也成为了我们专业第一个博士。本书就是我们专业第一篇博士论文,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想到李霖在没有一个师兄师姐可以学习商量的情况下,独自摸索,披荆斩棘,最后冲出一条路来,我不能不有深沉的感慨。

李霖关心文化,爱读书,思辨能力很强,本科读历史系和哲学系双学位。上研究生到历史文献专业,他开始自己学《诗》,三百篇都背好了。经过一段时间,发表了一篇文章,揭示清人研究《三家诗》的理论基础,是《诗经》研究的重大突破。看到他成功开辟自己的路子,知道他能靠自己发展下去,我作为不称职的导师感到轻松愉快。

当时我一直在翻译尾崎康先生《正史宋元版之研究》,曾给研究生开课,一边翻译一边讲课。李霖的兴趣主要在思想,却不认为版本学玩物丧志,反而自己开始学习《版刻图录》。通过学习尾崎老师大作,我自然知道《版刻图录》的重要性,当初也可能是我建议李霖学《版刻图录》的。但我自己认真学过《版刻图录》,是在李霖毕业几年之后,给本科生上课时的事情。所以当时李霖也完全靠自己学版本。十分幸运的是,翻译工作得到尾崎老师的全面支持,不仅随时写信讨教,还请尾崎老师到北京来看书。尾崎老师也很关心李霖,李霖因此有机会直接请教尾崎老师。假设李霖心无旁骛,专心钻研思想问题,则无疑错过了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难得机会。

《正史宋元版之研究》,中华书局出版

一方面攻读经书、经说,另一方面对宋元版本也有了解,后来李霖要写博士论文,以诸经义疏宋版为题目,可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如何评价本书成果,读者自然会有公论。只是因为本书讨论的视角、分析的方法都很独特,有些读者会不习惯,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所以容我多说两句。

李霖撰写博士论文期间,正是诸经义疏的版本学研究逐渐成熟的阶段,张丽娟老师的《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问世,已经做得非常全面。而李霖做的并不是版本学研究,他关心的焦点在文本,或许可谓不忘初衷吧。回顾以往,清代阮元《校勘记》、清末《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都关心宋元版异文,近代以来也有不少人校过宋元版经注疏,而历史意识普遍薄弱。他们的目标在恢复一种理想文本,“错误”文本只有被淘汰忽视。经过王国维、赵万里师徒的突出贡献,学界对宋元版本的认识变得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体系性。近代以来出现大量影印本,也扩大了关心宋元版本的学者队伍的视野。于是有不少学者,包括张丽娟老师在内,在赵万里鉴定研究的基础上,又对文本进行校对,探索版本系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以前也调查《礼记注》的异文,发现十行本经注的劣质文本直接来源于余仁仲本,与南宋监本、八行本等形成两个系统。

与这些以往的研究不同,李霖以异文本身为研究目标。这里说异文,并不相对于标准文本,而是泛指所有不同文本。李霖要知道注疏文本(请注意是文本而不是版本)如何流传,各种异文究竟如何形成,所以研究在宋代编辑、刊行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异文的情况。具体而言,北宋官方校定注疏,南宋编辑八行本、十行本注疏,注疏文本都经过较大变化。版刻定形之后,版片经过修补,文本又不断地变化。李霖对这些文本的变化进行微观分析,想要对刻版时代各种文本的幅度获得一种宏观的认识。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大胆尝试,因此他的讨论不得不带有开创性,不免让大家乍看感到有些怪异。尤其唐钞本与北宋本的文本对校,因为产生异文的因素很复杂,分析不得法很容易变成主观评论。李霖在分析方法上面下过很多功夫,总算提出自己的方案。这部分或许还不够完美,但他的尝试一定包含很多值得参考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裨益。

本书重点在文本演变,也不意味着在版本学方面没有贡献。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有关八行本《周礼疏》的讨论。长泽规矩也以来,谈到八行本都要提到日人河又某的一篇文章,认为从编排的不成熟看,八行本注疏应该是《周礼》最早。这是几十年来的定论,没有人怀疑过。李霖设身处地推想用单疏本编成八行本的编辑过程,发现八行本《周礼》看似独特的体例,实际上不过反映贾公彦与孔颖达不同的体例特点而已,不能因此推论《周礼》早于《尚书》《周易》。李霖又进而从行款、标题、分卷等特点,推论《尚书》《周易》在先,《周礼》在后,是阿部隆一、张丽娟老师等版本学专家都曾忽略的问题,不能不说很漂亮,尽管也未必是铁定结论。(李霖又顺便指出,在河又论文之前,张允亮曾经提出同样的观点。于是我们才知道河又不是剽窃就是贩卖,根本不是能够提出重大观点的学者,这就难怪除了这篇文章我们都看不到河又有任何学术活动的痕迹。)如上所述,李霖的版本学都靠自学,实际上也没有直接调查宋元版本的条件。能够在版本学方面有发明,主要靠他寻根问底的思考习惯。学界定论要先学习,但也要自己确认定论的根据。这样时常反思我们现在的认识,学术才会有进一步的深化。

博士毕业后,李霖到了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任教。博雅学院重点培养年轻人在中西古典学方面的教养。于是李霖被赋予重任,要讲《诗经》《史记》《汉书》,课时很多。曾经听他说备课得花很长时间,压力很大,没有其他时间好好做自己的研究。

李霖老师

这确实是相当难受的情况。不过经过几年的教学磨练,李霖熟读《诗经》《史记》《汉书》,对《郑笺》有了更深的理解,又抓到了理解《毛传》的方法,对《史记》也有新的认识,这也是李霖兼具坚毅与随和的个性所赐。他开始拓展广阔的天地,作为十多年的朋友,我感到十分高兴。

本书包含尝试性讨论,并不都是可以评论是非的观点。希望读者不要急着要结论,而要慢慢体会李霖要讨论什么问题。这样看的时候,本书应该值得反复把玩。最近我在东京教书,有教学需要,接触较多日文翻译的西方著作。一九二〇年保罗瓦勒里在讨论马拉美《骰子一掷》的舞台演出问题的文章中,谈到马拉美诗作的艺术价值,说道:“这种荣耀并不是依赖无法明确辨别各个个人的群众数量,而是由互不相似的孤独的人们构成的荣耀。”我相信李霖这部书不会拥有大量读者,但应该会得到不少孤独的人们的支持。

二〇一七年十月三十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