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明品生活 » 仪礼习俗 » 文化鸡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龚自珍《己亥杂诗》:人才救国还是怀才不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丁启阵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龚自珍《己亥杂诗》:人才救国还是怀才不遇?

丁启阵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一部大型组诗,由315首七言绝句组成。组诗取名,是因为全部作品均创作于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125首。

这一年,48岁的龚自珍辞去官职,返回家乡。为了迎接家属,后来又在京杭道上往返一次。两次往返京杭之旅,具体时间和大致行程如下:当年四月二十三日离开北京,五月十二日抵达江苏清江浦,南行至扬州,渡江至镇江,经江阴、秀水、嘉兴,于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在杭州稍作逗留,探亲会友,八月底回到昆山县的自家别墅。然后,九月十五日再出发北上,到北京迎接妻儿。九月二十五日重到清江浦,北上途中,在山东曲阜稍作停留,然后在河北固安等候妻儿出京。十一月二十二日,与妻子何颉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同南归,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自家别墅。315首七言绝句,是龚自珍历时七个月、“往返九千里”(龚自珍写给吴虹生信中语)旅途诗歌创作的结晶。

2

诗歌的思想内容,诗人表达得很清楚:他显然对清朝廷在人才任用上的循规蹈矩深感不满,他希望最高统治者能打破这种局面,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清廷用人的循规蹈矩,龚自珍在一篇文章中有详细的分析,可以摘引来作为本诗的注解:“今之士,进身之日,或年二十至四十不等,依中计之,以三十为断。翰林,至荣之选也,然自庶吉士至尚书,大抵须三十年或三十五年,至大学士又十年而弱;非翰林出身,例不得至大学士。而凡满洲、汉人之仕宦者,大抵由始宦之日,凡三十五年而至一品,极速亦三十年,贤智者终不得越,而愚不屑者亦得以驯而到。此今日用人论资之大概也……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明良论三》)

龚自珍于四十八岁上辞官还乡,大概正是因为这种循规蹈矩的政府官场让他内心位登要路、实现抱负的zhengzhi理想彻底破灭了。

3

诗后有诗人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祈撰青词。”

由此可知诗歌创作的缘起和词语的来历。

赛玉皇,道教祀神活动。道教最高天神玉皇大帝诞辰日,为了祈福消灾举行的迎神赛会。

祷祠万数,参加求神活动的人,数以万计。这是说民众普遍迷信,把人生希望寄托在神灵的护佑和恩赐上。

青词,道士祭祀时献给天神的祝文。因用青藤纸写硃色字,故称青词。

龚自珍当然不相信风神、雷神会给予民众人间以护佑和恩赐,他认为,朝廷改变人才任用方法是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

诗歌中的“万马齐喑”,来自苏轼的《三马图赞序》:“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诗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表面上顺着所见情景,以嘲讽口吻奉劝玉帝、风雷神灵做点好事,实际上是讽喻最高统治者;二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两句直抒胸臆,气概非凡,足以拨动所有怀才不遇者的心弦。

4

了解龚自珍的出身和人生遭际情况,有助于读懂、理解诗歌。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和父亲都是做官的同时有著作问世,外祖父更是著名的文字学家段玉裁。龚自珍自幼便养成了考据的爱好。倘若不是世变剧烈,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出色的考据学者。

龚自珍科举不顺,19岁中了个副榜贡生。22岁、25岁两次应乡试都落第了。27岁第四次参加恩科乡试,才成为举人。接着考进士,又是屡次落第。直到道光六年,龚自珍38岁时第六次参加会试,才勉强中了个三甲进士。

因为科举未能高中,仕途也很蹭蹬,一直在中书、主事等的冷清官署间消磨时光,无所作为。失望之余,龚自珍于为官十年之后,黯然辞官。

龚自珍的仕途坎坷,跟他早年放言高论、享有盛名有一定关系。获得社会知名度的同时,也令思想保守的权贵们对他有所忌惮,想方设法对他加以阻挠,使他不得升迁。

5

 

 

鸦片战争前后,大清帝国无论在军事上还是zhengzhi制度、文化观念上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资本zhuyi国家,危机四伏,败局已定。龚自珍在这种情况下谈人才任用问题,其实没有多大现实意义。我认为,这首诗之所以感动人,主要还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怀才不遇情绪。他的一首《丑奴儿》词云:“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