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日常除菌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小心不出门也会生病之家庭保健_细菌-臭氧-冰箱-消毒-食用-紫外线-除菌



核心提示:一个不出门的人也会得病,因为家庭内存在着很多感染因素。如果防蚊蝇等虫害的措施已经做得很好,感染因素就可归纳为三方面,即饮

一个不出门的人也会得病,因为家庭内存在着很多感染因素。如果防蚊蝇等虫害的措施已经做得很好,感染因素就可归纳为三方面,即饮食、手和空气。


  1、居室空气



  大城市居住拥挤,人均面积小,加上房间装上了空调,更使空气污浊。空气污染来源于呼吸道呼出的气体,叠被、换衣服、走动以及扫地产生的尘埃,其中有微生物和致敏物质。



  提倡湿式扫地或用吸尘器。用干扫帚扫地后,几分钟内空气中的细菌数上升66倍多;如事先在地上洒点水,细菌数只上升4倍多;使用吸尘器除尘,细菌数并无增加。



不具消毒作用的空气清新剂本身并非无菌,打开后日久还会生长细菌等,应加注意。紫外线消毒仅能作用在离灯1-2米的平面上,没有任何穿透力,例如将一张钞票在紫外灯下照射,被照面细菌可在0.5-1小时内被杀死,而另一面细菌则仍然存活。

臭氧扩散能力比紫外线好,体积不大的房间内密闭使用,可有效杀灭细菌、霉菌甚至肝炎病毒,时间需半小时以上。紫外线和臭氧均有一定刺激,都不宜在有人的室内使用,臭氧使用后要通风。去除空气污染最方便的办法是采用自然通风。



  厨房的油烟对人有害,脱排油烟机已普遍安装,但常因功率太小、位置过高影响油烟排出,购买和安装时要注意。



  2、水果清洗与贮藏



  1997年美国发生过因食用草莓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事件,水果的食用卫生又一次引起大家关心。一些人买草莓先尝后买,这种免费尝很不卫生。食用水果时,先用蔬果专用洗洁精洗净表面,并尽可能去皮,以防微生物和农药污染。对一些表皮凹凸不平的水果也可用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浸泡5-10分钟,再用自来水冲净。部分霉烂的水果只切掉霉烂部分是不够的,因为霉菌产生的霉素在未烂果肉部分也存在,需去除霉烂周围1厘米左右果肉或弃之不食。



  3、冰箱保鲜



  用冰箱保藏食品是好办法,但不能认为是保鲜的。冰箱冷藏室温度为0℃-5℃,此时大多数病原菌不会繁殖,但有一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仍会生长,所以冷藏后的食品应加热后食用。

  

  肉类、鱼类、禽类如不立即食用,宜放在冰箱冷冻室。从超市买来的速冻食品应尽快放入冷冻室。


  蔬菜中的芹菜、洋葱、菠菜和土豆的最适保存温度均在0℃左右,而茄子、青椒、豆角和西红柿在6℃-13℃范围。

  冰箱保鲜正确使用方法:首先,控制好温度。另外,分开包装不同的食品,以避免食物的细菌交叉感染。先食用在冰箱已放置较久的食品;至少每三个月将整个冰箱进行消毒除霜和清洗。在清理过程中,将食品放在恒温袋里,不要把已经化了的食品重新放入冰箱。



  4、提倡使用公筷



  家庭中使用公筷有益无害,有些传统观念应有所改变。特别要指出的是洗筷子时,不可整把一起洗,要一双双慢慢洗,这样才能洗干净。如果长时间不换筷子,还会引发伤寒、痢疾等病。为防疾病,最好能够半年换一次筷子。



         5、手的卫生



  许多人说“我们的手是干净的”,这只表明肉眼看不见污染,可是细菌至少要放大300-400倍才能看见,病毒则更小。手最易受污染的场合是上厕所、护理病人、点钞票、洗鱼虾、打蛋等。

消毒肥皂近几年已有上市,在超市、日用商店可以买到,使用方法与普通肥皂一样。用时应在手上保持2分钟,如为预防肝炎最好保持5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有些除菌香皂已去除游离碱,对皮肤无刺激。



  6、加热食物



  现今社会,因食物变质而导致疾病的,已有所减少,而因吃生或半生的食品感染疾病的时有发生。加热可杀死绝大多数微生物。

  白斩鸡带血液的红色部分会有微生物存活,在其骨髓内还可能有弓形体虫。做白斩鸡前不妨先剔除大腿骨,这就比较安全,又保持鲜嫩。

  牛排(西餐中多见半生牛排)或清炒虾仁均应注意加热时间与温度。做凉拌菜时,先洗净沥干,然后在沸水中烫3-5分钟。烫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卵、又可防止蔬菜氧化、保持绿色,使凉拌菜保存时不变质,并可去除苦涩味、保存营养。



  7、食具消毒



  紫外线或臭氧食具消毒柜均可。购买时要注意其设计是否合理;紫外线灯管必须能照射到食具各个面。臭氧消毒柜最好是配有臭氧分解器。



  8、相对隔离



  当家中有呼吸道感染病人时,需进行相对的隔离,最好分房住,分桌进餐,分盆洗漱。如无条件,可彼此拉开床距,分头(头对脚、脚对头)睡,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或餐巾掩住口鼻,个人食具专用,经常用吸尘器吸尘并开窗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关键词: 细菌 臭氧 冰箱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