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幼卫保 » 健康教育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看到聚沙成塔的力量_医疗队-抗击-疫情-医护人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核心提示:《查医生援鄂日记》:查琼芳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先后有四万多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两个多月里,我在感动中,为数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援鄂医疗队送行,更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在那里拼命的战友,时常被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所鼓舞。在此期间,我看到了查琼芳医生的日记。她的文字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让我感慨,令我泪目。查琼芳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也是这支队伍里交医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大年三十除夕夜,查琼芳放

核心提示:看到聚沙成塔的力量-医护人员,医疗队,医生,疫情,日记,抗击,患者,武汉市,肺炎,上海,重症,上海交通大学,增援,湖北,司机,队伍,记住,医学院,病房

《查医生援鄂日记》:查琼芳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先后有四万多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两个多月里,我在感动中,为数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援鄂医疗队送行,更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在那里拼命的战友,时常被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所鼓舞。在此期间,我看到了查琼芳医生的日记。她的文字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让我感慨,令我泪目。

查琼芳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也是这支队伍里交医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大年三十除夕夜,查琼芳放下碗筷、告别亲人,随队前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们是最早从上海出发、思想准备时间最短的一支队伍。当时,尚处于新冠肺炎救治经验匮乏、防护用品短缺的阶段。从1月25日凌晨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到3月31日结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工作,这支队伍在一线整整奋战68天,从生死线救回许多危重病人。

在查医生日记里,我看到许许多多平凡却崇高的普通人。他们中有医护人员、有患者和患者家属、有进重症病房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有志愿者司机、有酒店大厨、有快递小哥……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记录。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点滴日常,共同拼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动态图。从医护人员穿着厚重防护服一周工作50个小时,到更多医疗队增援后得以正常轮休;从物资紧缺阶段,只有进重症监护室时才可领取一只N95口罩,到医护用品充分补给后用时自取;从每日ICU患者爆满,到越来越多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患者,随后陆续出院;医护人员彼此加油鼓气,围绕疑难杂症案例展开讨论,而后开展精准治疗……日记中的很多细节令人难忘。

查医生日记被全国很多媒体转载。它所传递的信心和力量,感动了很多人。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增援湖北。查医生的学生们纷纷主动请战。

如今,包括查琼芳医生在内的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凯旋。日记中记录的点点滴滴,将凝固为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们会永远记住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冲在疫情前线的勇敢,记住每日忙碌在排查一线的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记住坚守岗位的空乘人员、货车司机、公交司机的身影……

《查医生援鄂日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抗疫史料,也是一部难得的医学人文教育读物。它再现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中国人民面对灾难、危险时,义不容辞的担当和充满大爱的付出。正是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构筑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正是这种对生命、对家园的坚决捍卫,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8日 20 版)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