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文圣拳_劲力-得劲-技击-拳法-



核心提示:一、源流文圣拳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创始人是刘奉天(1617—1689)宗师,刘奉天真名叫刘佐臣,自幼研习家传导引术,后经高人指点,修行道家内功,造诣极深。刘师中年时代(康熙初年)创立八卦教,编纂《八卦八书歌》,并按八卦卦象招收八大弟子,分任各卦卦长,其中离卦卦长郜云龙为刘师最钟爱弟子。郜云龙自幼精习祖传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六合大枪和跃步奇枪,投师刘奉天后,随师练功之余,又与刘师共同研创了“文圣功”,又称“五步架”或“长寿拳

原题:文圣拳
词频:运动,得劲,技击,劲力,弧形,拳法,步法,瞬间,动作,承接,丹田,技法,实战,擒拿,进攻,抗击


  一、源流
  
  文圣拳起源于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创始人是刘奉天(1617—1689)宗师,刘奉天真名叫刘佐臣,自幼研习家传导引术,后经高人指点,修行道家内功,造诣极深。刘师中年时代(康熙初年)创立八卦教,编纂《八卦八书歌》,并按八卦卦象招收八大弟子,分任各卦卦长,其中离卦卦长郜云龙为刘师最钟爱弟子。郜云龙自幼精习祖传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六合大枪和跃步奇枪,投师刘奉天后,随师练功之余,又与刘师共同研创了“文圣功”,又称“五步架”或“长寿拳”,享誉河北、河南、直隶、山西、山东一带。
  郜云龙后裔郜添麟,在嘉庆年间,为躲避清廷捕杀,更名高道远,迁居山东聊城。郜家有一全面继承离卦文武功法的女儿嫁到山东冠县后,将全部功法传授给其子杨士海。杨士海的主要门人是山东省嘉祥县的杜宏信,他又将文圣拳推广到江苏、安徽一带,其弟子侯宪章(嘉祥县人)充实发展了文圣功(五步架)套路内容,将原静步功架变为活步功架;杜另一弟子高皇(嘉祥县人、清朝武举人)将六路梅花大刀发展为九路梅花大刀。杜宏信后嗣孙杜金房又将该拳全部传授给得意弟子——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的宋传平。
  宋传平(1892-1996)全面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该拳的文功和武功。28岁时,他在自家农田的小屋里一住就是八年,每天坚持修文练武,除家人按时送饭外,不许有任何打扰。他主张练拳不能以每天练习拳架多少趟为标准,要以练习各种单式动作的品劲和发劲为主。通过无数次的练习,将拳法的一切原理贯穿到每一个单式动作中,并以得劲为目的,使自身含有所习各种劲力。这样运用时才能自然得劲,随意而发。
  他反对封建迷信的修炼思想,把一生所学从民间原有的玄学中剥离出来,在晚年逐一定架、定式取名。由于该拳的拳学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故与儿子宋如一共同将该拳定名为“文圣拳”,取武中文功、武以文成之意,以圣贤之心领悟拳法之道,为该拳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被后人尊为文圣拳第一代宗师。
  宋如一(1916—1991),山东省汶上县南旺镇宋庄人,早年随父宋传平习武。全面继承了本门功夫的理法精要,被尊为文圣拳第二代宗师。
  王安林(1964—),山东省济宁市人,自幼随宋如一习练文圣拳,也经常受到师祖宋传平的指点。通过师祖、师父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全面继承发展了文圣拳的理法精要,为文圣拳第三代宗师。
  
  二、拳法概述
  
  文圣拳有文功和武功之分。文功是静练,是以养生、调气、调神为主的慢动作练习,有五部养生内功心法,松柔养生练习的头趟架、活步架,二路串的文功练习,各种站、坐、卧、行功的静功练习。武功是动功,即拳架,有三十二式头趟母架、三十六式活步头趟架、十二路基本单趟功法、二趟串、一百零八式二趟架、六路综合摘要套路。器械套路主要有文圣战剑、文圣战刀、六合大枪、跃步奇枪、九路梅花大刀等。
  文圣拳有五种基本捶法、五种基本掌法、五种基本肘法、五种基本步型、八种基本腿法、预临步法、按寸步法、桩功。其技击方法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领会掌握训练,如站桩、品劲、发劲、步法、擖摸手(打手)、扎枪、对练等。其目的在于锻炼整体的连贯性、灵活性、感知力和应变能力,达到既能健身强体,又能驱敌自卫的功效。
  基本动作要领为:含胸拔背头领悬,沉肩坠肘劲缠绵;合胯圆裆尾闾正,屈膝入地意在先;意动形随丹田沉,柔化强击任其然;六合攻守含中定,阴阳虚实巧变换;气下中原肋补丹,二次呼吸劲浑圆。
  内功养生技击要素:松静、用意、呼吸、穴窍、内劲。所追求的拳法大道:古朴、自然、协调、本能、平衡。
  技击战术为:得机得势,入位夺位;侧身击打,化打一体;瞬间进击,争夺空间;整体发动,守中用中;沾黏连随,挤跟靠打;神定势严,稳准狠衡。
  拳法功理为:1、松静用意气自然;2、杠杆巧用遍全身;3、整体间架几何撑;4、对拉拔长生内劲;5、弧形轨迹圈中行;6、刚柔相济阴阳衡;7、意纳穴窍能量聚;8、拳法大道简繁简; 9、丹田中心天人合。
  文圣拳拳学思想受中国传统的人天观和整体观的影响,主张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重武德,讲武学。它把拳术动作与道家的导引、吐纳术相结合,注重意识、呼吸和动作的内外统一;把拳术中的螺旋缠丝运动与中医学的人体经络理论相结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本能。几百年来,它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留着古朴自然,简单实用,养生与实战为一体,二次呼吸和二次、三次发劲为特色的独有风貌。
  文圣拳在技击方面主张集中整体优势,赢得良好的战斗空间;争取主动,积极进攻;以我为主,以静制动,以动制动,以变应变。其头趟母架包含了该拳的拳理和技击精华,只有三十二式,不繁琐,既没有高难动作,也没有纵跳、腾空等比较剧烈的运动,舒缓平和,易学易练,老少、男女,体质强弱都能适应。其训练过程是产生内变的过程,可以改善体质,有病去病,无病强身,能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改善体形,强健体魄;对于中老年人也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由于文圣拳中长寿老人甚多,有“八十出功,九十步松”的说法,而一代宗师宋传平老先生,在1986年以94岁高龄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获雄师金奖。宋老先师104岁去世。故人们又称文圣拳为能使弱者变强,强者能仁,而仁者长寿的“长寿拳”。
  
  三、功理功法简介
  
  (一)主动进攻实战技法
   文圣拳主动进攻实战技法,主要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散手组合技法。交手实战时,以欲动待发的整体弹性内劲为内功之本,全身上下、左右、内外协调均整,运动中手法、身法结合入位、夺位的技击步法,松静中本能用意调动全身神经活动,瞬间促使全身由内而外,由根至梢对称做功。运用沾粘连随、挤跟靠打、守中用中、争夺空间、侧身击打、化打一体的技击战术打击对手。进攻时,要意引会阴穴内收上提催身,并由前胯引领,后胯催动,胯带膝带足整体攻击。前进时,先动前腿足,并由腿足催动身法,身法催动手法整体平衡进击;同时,丹田松沉引意通贯命门,命门微后撑,促使丹田内劲能量进行离心力内旋弧形外扩运动,将内劲能量向四周梢节贯通传输发放。此时,两眼神也引意外射,增强手足内劲的外发。
  散手实战进击的关键是:整体发动,瞬间控制。运动中打击的关键是:打即得劲,控制对手。得劲的关键是:打击路线的弧形内缠微动,运动中合理地承接对方劲力。得劲控制瞬间的关键是:完善自我整体发动,破坏对手的平衡。破坏对手平衡的关键是:交手中不断完善协调自身,确保自身构架均整平衡。
  (二)防守反击实战技法
  文圣拳防守反击实战技法,主要介绍了几十种形式的防守反击技法。其基本拳理是:化打一体,防中有攻。实战交手时,没有绝对的防守,也没有绝对单纯的进攻,是化打一体、防中有攻的防守反击。防守中的进攻,交手运动轨迹是弧形曲线含直的运动,运动中松静用意顺随引空对手劲力,并运用弧形球体的滚转旋动,不断地调整自身虚实,瞬间改变自身内劲和肢节的运动方向。从而提高自身的攻击加速度,增强攻击质量,加大打击力度,彻底解决对手。退让中的进攻,首先要意引天门祖窍穴内收,促使手足引意外旋内收,将内气、内劲由内引外向内整体聚合,聚合到人体局部中心膻中穴、会阴穴、命门穴等,最终归于丹田中定中心。这种弧形外旋向心力内收聚合运动,能整体催动步法移动后让。做到退让时,先退后腿足,且退中含有进击之意。能在得势、得劲的瞬间,调整两腿足虚实、转换劲力,改变运动方向,意引会阴穴内收上提催身,促使两腿足催动身法整体进攻,直接向前入位、夺位打击。

  防守反击的关键,是做化打一体的弧形曲线轨迹运动,弧形轨迹运动能在顺随中自然承接对手内劲。承接对手内劲的关键,是控制对手劲源中心而得其劲。控制得劲的关键,是调动身法,转换虚实,瞬间改变运动方向。改变了自身内劲和肢节运动方向,也就确保了自身内外的均整,同时也破坏了对手的均整合力。
  (三)擖摸手(推手)运用技法
  文圣拳擖摸手运用技法,主要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擖摸得劲技法。擖摸手也称擖手或推手,它是师兄弟间为验证自身内劲运用正确与否,对拳法中某些主要动作进行相互擖摸切磋发展而来的,是一种相对文明的知己知人功夫。
  双方相互搭手时,通过弧形缠绕的螺旋缠丝运动和松静用意之法,训练自身的摸劲、听劲和接通能力,训练自身弧形运动中承接得势、得劲能力,了解、感知、测知对手内劲的大小、方向和运动路线,练习自身的灵敏触觉和感知功夫。通过相互接触劲点,引意与自身丹田中定弹性内劲源相互联通,由内而外调整虚实,不断地改变内劲和肢节的运动路线和方向,并在弧形内缠微动中接通对手劲力,控制对手中心劲源。然后,运用文圣拳法各种技击战术,遵循合理的拳法功理,恰当地配合步法,在弧形曲线轨迹中通过双方接触劲点,松沉承接对手劲力而得其劲。总之,松柔慢品的擖摸手运动,是内含外扩的弧形对称运动,并在扩圆滚球的运动中, 先迫使对手失去着力点失衡受控,然后改变运动方向进行弧形外扩逼迫发放,克敌制胜。
  文圣拳擖摸手与太极推手不同之处,是在得劲控制的瞬间,可由内而外,由根至梢,由丹田中定内劲能量通贯双方相触劲点,直接打击进攻。
  (四)桩功
  桩功是文圣拳法养生和实战技击的基础训练,桩功由静桩和活桩两部分组成。
  静桩的训练是通过放松身体、调节呼吸、疏通经络,使脑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通过内劲的缠丝运动,进行自我按摩,消除生活中的疲劳,使肌肉得到温养。静桩练习能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并能在腹式深呼吸的作用下增加肺活量,促使身体各部位充分容氧,促进消化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减少或排除体内的微尘积物,使人们身心健康。
  微动活桩是在静桩的基础上,由意念贯通周身各部位穴窍,催动身体合理的动作间架进行微运动,是以呼吸开合催动全身由根节至梢节进行微运动。呼气时,身体上下、前后、内外对称放长肢体,使身体各关节部位相争,内劲由中心根节微向外,向梢节处进行内旋对称运动,是相对的紧;吸气时,动作微做小圈或无圈外旋运动,身体关节穴窍充分放松,使周身各部位关节相合,内劲由内引外,促使梢节内劲向内,向根节回归聚合,进行小圈或无圈微外旋运动,是相对的松。
  文圣拳法的桩功,可将头趟母架三十二个主要定势动作,分别进行单独的静功养练,也可常常在行拳盘架子的静练中自然修炼。
  (五)品劲
  品劲属活桩功,是感知自身劲力的心理体验,也是训练实战技巧、培养武功修为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在拳架、桩功的基础上,通过主观内省和体会,了解自身内劲大小、长短及运行路线,借以提高自我感知灵敏度和应变能力。
  品劲重在一个“品”字,练习时,按照拳理和拳法要求,体会自身在运动中自然感触气流的良好间架和动作的慢运动;体会周身放松、高度沉静中的气血鼓荡和肌肉含弹欲动的待发之感;体会生命力的生长、聚合、收发、传输之态势;体会自身在微运动中,内劲缓慢收发的虚实转换和平衡稳定及中定之能;体会意纳丹田,导引内气聚合于周身要穴,促使穴窍松沉滚动贯通经络,自然促使关节旋转裹携而滋生的缠丝内劲;体会自身在慢运动中与大气摩擦渗透,通过天地之压浮阻力与自然结合而得劲,致体会周身伸缩鼓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文圣拳法的品劲动作,是在头趟母架三十二个动作间,进行弧形轨迹慢运动连接组合而成的,慢动作品劲练习,是由动待静,然后再由静生动,自然进行品劲得劲的修炼过程。
  (六)发劲
  发劲是由蓄劲和发劲两部分组合而成,蓄劲是发劲的基础,没有蓄劲,丹田中定中心就没有能量聚合,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内劲可转换裂变发放。
  蓄劲的方法是,在养练桩功,品劲,盘架子的同时,按照拳法要领要求,意贯穴窍,并在呼吸配合下,由内引外,由根牵梢,通过外旋微运动,将全身内劲储存聚合于丹田,形成全身整体中心中定内劲。发劲的方法是,由内而外、由根至梢,通过内旋微运动,将全身能量裂变外扩发放,使全身上下、左右、前后瞬间对称做功运动。它在品劲中所得,在桩功中所存,并通过调整身法,瞬间改变内劲的运动方向来增强自身的攻击质量,提高自身的加速度。在上下、前后的对称运动中,周身骤然向前整体撞击而发。将全身主要穴窍所聚合的能量,同时转换向前,瞬间裂变外发,催动身体各关节部位加速向前运动,有势如破竹、战无不胜的气势。
  文圣拳发劲练习,主要是由五种掌法、五种捶法、五种肘法,分别进行的定位定势发劲练习和移动无定位发劲练习。
  (七)技击步法
  技击步法是由“预临步”和“按寸步”两部分组成。预临步,简单地讲是临敌时的动作间架,它不是固定的间架姿势,是在临敌前瞬间形成的,是人体肢节在运动中瞬间组合的最佳体现。它蓄劲待发,分为高式、中式、低式三种,具体变化要根据临敌前的具体情况而定,可分别以正面、侧面、斜面的姿势对敌。按寸步,简单地讲是按尺寸大小移动步法,运用小步、碎步快速地入位、夺位。主要有活步、击步、连击步、交错步、交错连击步、踮步、跃步等步法。它能充分合理高效的发挥文圣拳各种技击战术思想,在实战中巧妙运用,如:沾粘连随、挤跟靠打,侧身近击、攻防合一,守中用中、化打一体,步踏中门、入位夺位,劲由根发、刨其根节等技击战术。
  步法特点是,前胯领带,后胯催动,胯带膝,膝带脚。前进时,前足先行,意贯会阴穴,上提催身;后退时,后足先行,意贯祖窍穴内收催身。要求迈步似猫行,出步如箭飞,落地要生根,虚实转换要平衡。
  (八)内功跤术劲法
   内功跤术劲法,是在传统跤术的基础上融入文圣拳承接得势得劲的方法,保留了跤术中的快、灵、重、变、活的技巧,增加了松沉自然、沾粘连随、意气得劲、整体刨根的用法,以文圣拳桩功和技击步法的入位夺位为基石,将擖摸手中的接通、听劲、摸劲、得劲完全融入其中,以松沉得劲、整体刨根技法击其转换之虚,瞬间解决对手。
  内功跤术劲法的实战运用可分为远、中、近三种距离。远指同对手刚一接触的瞬间,我方运用对称运动所产生的弹性内劲,按照杠杆原理和圆球的运动轨迹,得对手劲点,将其推动或摔倒。中是指对手在进攻中,动作已出还未攻击到位之时,我方通过听劲、摸劲,测知对手劲力的大小、方向和路线,然后改变自身内劲运动方向,并运用劲法合理承接得其劲,将其摔出。近是指对手进攻时,动作已到位,欲全力将我摔出的瞬间,我让位让势,但不让劲,不让意,使其不能合理承接得劲;同时,放松全身,进行松沉下合承接得其劲,将其摔出。
  (九)内劲擒拿劲法
  内劲擒拿劲法,是在传统擒拿的基础上融入文圣拳得势得劲的方法,保留传统擒拿反关节的同时,注重擒拿对手的劲道、穴窍和内劲中心根节,将擒拿与发放击打合为一体,做到拿即承接得劲。内劲擒拿劲法运用弧形螺旋运动轨迹,由自身中心根节通贯梢节控制对手,并在顺随螺旋运动的转换中承接得其劲,拿其反关节。拿其劲,是通过摸劲、接劲、听劲,测知对方劲力的运动方向、大小、路线,瞬间承接得劲而拿其劲,迫使对手受制。拿其穴窍,是在通过拿其反关节和拿其劲的同时,引意通贯自身内劲并点其穴、拿其穴窍,掌握对手劲源中心,迫使对手无法反抗。拿其根节,是通过以上手法承接得其劲,运用自身根节部位催动整体内劲,直接得其根部劲源中心和重心,使对手无法用劲,破坏其平衡,迫使对手受制。
  (十)抗击打训练
  抗击打能力,不单指自身发达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的抗击能力,它是指在内劲、内功的基础上,结合动作的弧形螺旋运动,按照圆的运动轨迹和杠杆原理,运用守中用中、争夺空间等一系列的技击战术,本能自然产生的抗击打能力。训练抗击打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不畏强敌、战必胜的信念,才能做到内气、内劲能量由内而外自然转换扩放外发。因为抗击打时,内气要足,气足则勇,气不足则怯。第二要具备良好的内功能力,通过弧形外旋运动,将对称运动所产生的弹性内劲,聚合到全身要穴,使之产生内功能量,使丹田聚合内气、内劲,形成人体中定中心能量,产生强大的抗击打能力。第三要合理运用球体滚缠运动和杠杆原理,转化分解对方劲力,并结合良好的技击步法,进行入位夺位,瞬间得劲刨其根,破坏其平衡,截断其劲力,阻止其前进的力量,从而提高抗击打的能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