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_腕部-技击-乙方-右臂-



核心提示:(接上期)八、回身肘34、预备式甲乙双方各自抱拳于两肋问,拳心朝上,面对面立身站定,目视对方(图34)。35、横步顶肘甲右乙左,甲方右脚向前横向上步的同时,右臂屈肘,用右肘直顶乙方胸部,将左手附于体前。乙方迅速上右步于甲方右脚里侧的同时,用左手推住甲方顶胸肘,并用右手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准备用捋手擒拿术胜之(图35)。36、抽腮肘甲方向右拧身的同时,用左肘抽击乙方右腮部位,并起到了卸掉乙方捋手推肘的作用(图36)。37、捋手抽腮乙方迅速向

原题: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词频:乙方,甲方,腕部,右臂,左手,技击,右手,部位,右脚,向前,向上,左脚,向后,抓住,朝上,附于,步法,左臂,务使,击打,向左


(接上期)
  八、回身肘
  34、预备式
  甲乙双方各自抱拳于两肋问,拳心朝上,面对面立身站定,目视对方(图34)。
  35、横步顶肘
  甲右乙左,甲方右脚向前横向上步的同时,右臂屈肘,用右肘直顶乙方胸部,将左手附于体前。乙方迅速上右步于甲方右脚里侧的同时,用左手推住甲方顶胸肘,并用右手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准备用捋手擒拿术胜之(图35)。
  36、抽腮肘
  甲方向右拧身的同时,用左肘抽击乙方右腮部位,并起到了卸掉乙方捋手推肘的作用(图36)。
  37、捋手抽腮
  乙方迅速向右拧身,闪躲甲方抽腮肘。甲方立即用左手捋住乙方左手腕部,并将其左臂抻直向前牵引,使其身体向前倾斜的同时,体向左转并迅速用右肘抽打乙方左腮部位(图37)。
  38、反手摘瓜
  乙方立即向后闪身,闪躲甲方右抽腮肘。甲方立即将右臂伸直,用右手由前向后反扒乙方前颈部位,并强力向后按压,务使乙方向后倾跌,失去一切反抗能力(图38)。
  技击要点说明:
  回身肘重在近战,方法是连环击打,速战速决。要求反应快速,动作麻利,不拖泥带水。左右两肘抽腮,关键在于腰部的灵活性,三招两式解决问题。
  
  九、穿心肘
  
  39、预备式
  甲乙双方各自抱拳于两肋间,拳心朝上,对面立身站定,目视对方(图39)。
  40、冲拳泻肚捶
  甲右乙左,乙方进右步,用右拳击打甲方腹部,左拳附于体左侧。甲方向后撤左步的同时,用右小臂自右向左磕撞格挡(图40)。
  41、靠山背
  乙方迅速将右拳抽回,甲方乘机抬左脚向前上步,落于乙方身后两腿之间的同时,将两臂圈起以蓄其力,并坐身向后以腰胯之力撞击乙方(图41)。
  42、掰步顶肘
  甲方提右脚变掰步向右转身的同时,用右肘顶击乙方后心部位(图42)。
  43、穿心肘
  乙方迅速移左步向右转身,闪开甲方顶心肘,甲方也立即上左步紧迫的同时,左臂屈肘上扬,用左肘直穿乙方后心部位,右拳收至右肋问,拳心朝上(图43)。
  44、顶心捶
  甲方将穿心肘抽回,左拳抱于左肋间,拳心朝上的同时,向左转身,右拳自右肋间向前冲打乙方后心部位(图44)。
  技击要点说明:
  穿心肘,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攻打对方前胸和后心的。凡是肘法都是贴身近取短打的方式。这一组肘法,是步法与肘法的结合运用。步法要求跟得紧,变得快,形式多样化,万变不离其身。也就是说,步法的变化要缠住对方,使其不能脱身,闪躲不开我方的攻击。肘法要求屈肘快,贴身近,击点须取其要害部位,不击则已,一击则使其废,诸如咽喉、前胸后心与两肋两腮等。两肘要连环运用,身法要紧密配合,要注意用肘而不能受制于肘,要使肘与拳法、掌法打击术相互配合。如“40—41动”中的靠山撞打,甲方上右步时可以不用靠山,而用反抡右拳击打乙方后心或颈部,这就是反背捶。也可以捋手反扒脖制住对方。再如“44动”的顶心捶,甲方以右拳击打的同时,还可以右膝顶击甲方臀部,使其上体前倾,或用右脚撩踢乙方裆部,击其要害。总之,武术技击术要死招活用,切忌死学死练死用,反之则会制住自己而不能制人。武术实战或对抗性训练,操作时瞬息万变,没有临渴掘井之余地,全凭随机应变之能力,要顺其势而变,得其势而发,避其锋而击其弱,化其锐,以我之长击彼之短,方乃为武之道。
  
  十、锁喉肘(进步封喉)
  
  45、预备式
  甲乙双方各自抱拳于两肋问,拳心朝上,面对面立身站定,目视对方(图45)。
  46、冲拳捋手
  甲右乙左,甲方上左步,用右冲天炮击打乙方下颏。乙方上右步于甲方左脚外侧的同时,用左手捋住甲方右臂,并向上支起。与此同时,将右手直插在甲方右肩部位(图46)。
  47、反捶掼耳
  乙方右手变拳,从甲方右肩处用反掼捶击打甲方右腮部位,力在拳背。与此同时,用左手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并将其右臂向上抻直,甲方头部迅速向左侧方躲闪,左手准备推肘(图47)。
  48、推肘
  甲方左手按于乙方右肘外侧,自外向里横推,使乙方反掼捶失去作用(图48)。
  49、锁喉肘
  乙方右臂屈肘,并向前欺身的同时,向左转体,用右肘锁喉直顶甲方咽喉部位,使甲方推肘手失去作用(图49)。
  技击要点说明:
  锁喉肘共三招,一捋手,二反掼,三锁喉,动作干脆麻利,但变化内容丰富多彩,既可抽腮,又可扒脖,也可变成搓打。在对抗中,甲方虽处于被动,但并非无法可解,亦可反败为胜。关键是反应要快,变化要抢先,一切招式变化应发动于乙方进攻之前。例如,“46动”冲拳失利后,右臂被乙方捋住时,左手的推肘要快而有力,同时右臂可以自上而下以右掌切击乙方左肋,亦可以借力划大圆弧至乙方右侧,撑掌横击乙方右肋。除此之还,左脚可以擦步前进,使乙方肘法无法施展。总之,甲方的一切化解招术,都应变化在乙方的反应之前,才能取得竞技的主动权。实战技击中的一式变三手,与下棋要看五步一样,不能等到对方出招后,才临时现想应对之法。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才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
  
  十一、抽腮肘打
  
  50、跨步冲拳
  甲右乙左,乙方向前跨左步,左拳自下而上冲打甲方下颏,右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里。甲方向左侧横跨左步,闪躲乙方前冲拳,右手垂附于体前,做好反击准备(图50)。
  51、转身拿腕
  甲方闪开乙方前冲拳后,立即掰右脚,自左向右转身的同时,右手自体前向上刁拿乙方左手腕部(图51)。
  52、泻肚捶
  乙方左手被拿,迅速上右步的同时,用右拳冲打甲方腹部。甲方立即用左手抓住乙方右手腕部(图52)。
  53、抱肘
  甲方用左手抓住乙方右手腕部后,右脚略向前移的同时,右手从上而下至乙方右肘外侧时抱肘,左手将其右臂伸直(图53)。
  54、反撅肘
  甲方左抓腕手向上,右抱肘手向下,反撅乙方右臂,务使乙方臂肩关节受制,上身向前下方倾跌,失去一切反抗能力(图54)。
  55、搓打
  甲方反撅肘得到优势,立即将右掌按塌于乙方前胸部位的同时,脚下跟步,上身前欺,用单搓掌将乙方打出(图55)。
  56、抽腮肘
  甲方也可以不用单搓掌,在左手抓住乙方右手腕部后,将其右臂抻直的同时,右臂屈肘,用右肘抽打乙方左腮部位(图56)。
  技击要点说明:
  这一组内容变化较多,包括三 种肘法——抱肘、撅肘、抽肘,以及擒拿法与夫子三拱手的搓打。但这也仅仅是表现出来的技术内容,而其中蕴含的技法则更多。例如,“51动”中的刁拿,甲方刁腕后,可不容对方进手,立即用左脚撩阴,也可用左掌横切乙方左肋。但动作要迅雷不及掩耳,技法要多变,务使对方难于测定我方的变化,应使彼不知己。实战技击在技术上讲究熟练和经验;在战术上讲究策略和机智;在实际对抗中要虚实相应,攻守兼备,进与退循环交替。用肘法击打,一要贴得近,二要击点准确,三要打得狠,四要收得快,变化神速。
  
  十二、顶肋肘
  
  57、击面捶
  甲右乙左,甲方进右步,用右拳冲击乙方面部,左手附于右腋下。乙方迅速向侧方横跨右步,闪开甲方击面捶,左手附于体左侧(图57)。
  58、上架格挡
  乙方左手自下向上拦截格挡,右手附于右肋间(图58)。
  59、进步双捶
  甲方进右步于乙方两腿之间,左脚擦步跟进的同时,左掌变拳,右拳向下,两拳先于体前会合,并立即用双拳冲打乙方腹部。乙方立即用双掌拦挡(图59)。
  60、闪身捶
  乙方向左侧方横跨左步闪身的同时,用右拳反撩击甲方右大腿外侧,力在拳背(图60)。
  61、顶肘
  甲方抽右腿换式,用左掌将乙方反撩捶挂开并架起的同时,右臂屈肘,用右肘顶击乙方右肋部位(图61)。
  62、穿耳捶
  乙方上右步的同时,用左拳冲打甲方面部右侧,并将右拳抽回右肋间,拳心朝上。甲方以右拳自下向上进行格挡的同时,左手也向上将乙方左臂架起,做好下一步反击准备(图62)。
  63、冲肋
  甲方用右手抓住乙方穿耳手腕部,并将其左臂抻直的同时,用左拳冲打乙方左肋部位(图63)。
  技击要点说明:
  顶肋肘重点在于抓腕抱肘,关键在于接手,不论对方施展何种手法,只要抓住对方腕部,先将对方胳膊抻直,上步欺身就顶,要领是拿得准,抓得紧,进身快,顶得狠。除此之外,还要变化多样,借题发挥。例如,“61动”中的抱肘顶肋,近则可用顶肋,如对方向后撤步,远则可将右臂伸直用掌切拳打都行,还可以进步用搓掌将其打出。再如“59动”中的进步双捶,遇对方拦挡,就可两拳划弧向上,用双掼耳;再变,两手变掌,腕部外旋,用反手摔面掌击打对方面部;三变,两掌腕部内旋,向下使用双搓掌。总之,实战交手,要知道得多,反应快,招式变化则更快。前面的几种变化,主要讲的是炮捶拳在实用中的手法部分。但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将身法、腰法与步法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较强的技击作用。(待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三皇炮捶拳肘法精选(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