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7月4日,是美国独立日,是一个民族欢庆的日子。而这一天,对拉脱维亚人来说,则是一个哀悼的日子,因为66年前的7月4日,德国纳粹将上千名犹太人集中到里加犹太人教堂并活活烧死。

为了纪念二战犹太人被屠杀日,拉脱维亚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总统维基耶·弗赖贝加更是呼吁人们吸取历史惨痛教训,尊重人类平等、和平和自由。在这里,在许多被纳粹铁蹄蹂躏过的国度,对历史的回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纪念方式。而在德国,历史教育甚至还成为了获得心灵解放的一种方式。

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一天———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签署了波德条约。在签字之前,勃兰特到华沙无名烈士墓前献了花圈,并在华沙犹太区,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为1942年被希特勒屠杀的50万犹太人下跪志哀。

这“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不仅冲击了波兰,也震动了世界。而勃兰特的一跪,则不仅成为了他人生最闪亮的一刻,也为德国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历史的谅解。以至人们说:“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

而事实上,在政治层面的非纳粹化,还是德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融入北约和欧盟的前提。由于及时、有效、坚决地清算了历史,德国与邻国之间很快就建立了新型关系,而且是从教会、工会、群众组织直到大学的全面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清算,才使得德国彻底放下了历史的重负,赢得了经济的复兴,也赢得了政治上的自尊。

更重要的是,德国的这种“主动和解”,为欧共体的建立和欧盟的诞生打下重要的互信基础。作为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德国与法国能否和解与互信,德国能否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尊重,是欧洲政治和经济车轮能否健康、有力前进的关键所在。这也使得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在谈到“欧洲联合”的问题上都会提及德国对待历史和历史教育的可敬态度。

尤为可敬的是,在德国,通过历史教育的方式检讨、赎罪、清算和自我解放的行动从未停止。对德国这个有着深厚思想内涵的民族来说,仅仅道歉还远远不够,它还要全社会进行持久和深刻的反思。

为了避免后人重蹈覆辙,德国政府特别注意到了要“从娃娃抓起”,把战争反思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此同时,一些思想家和作家还大量地著书立说,全方位揭露纳粹的罪恶,反思这个伟大民族所犯的错误,而德国的影视工作者更是制作出大量的影视作品,进行全民族的赎罪教育。

没有辩解,没有逃避,只有自我救赎。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1992年,德国发生了新纳粹分子烧毁难民营的事件。这激起了全国上下的愤怒,各地民众连续几天走上街头,举行反新纳粹烛光大游行。在当年纳粹影响深重的慕尼黑,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居民参加了游行。对此,荷兰作家布鲁马感慨地说,这次大游行向世界展示了对纳粹有着深刻认识的不只是德国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更是德国的普通民众。

事实证明,不同的历史教育往往会培养出不同精神气质的国民。在犹太人的世界,带给他们屈辱和磨难的历史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教育甚至使得“坏事”变成了“好事”,不仅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和活力得以增强,而且尊重历史、尊重自己还成为了一种核心文化,深入到每个家庭。

而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成功、正直的历史教育则无异于解放亿万心灵的钥匙,它不仅有利于搬开压在背负历史“债务”的民众心上的巨石,也有利于搬开横亘在国与国之间的满载历史积怨的巨石,更加有利于区域安全和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变得轻盈而坚实。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得好,“我的云霭在阴暗中感伤,忘记了是它自己将太阳遮翳”。事实上,只有彻底解放了心灵,才会更阳光地拥抱现实。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作者:张国庆 学者、国际问题专家

文本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题:“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