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符咒法术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道符溯源_道教-凭信-长房-溯源-



核心提示:按:符在道教中被当成秘传的至宝,在道术施行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符的起源,迄令尚无深入的探究。作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早期道教符书,对其源头作了初步探索,指出道符是将凡间的权力凭信移至鬼神世界的结果;它的前身,是汉代的巫符;画符有一定的逻辑规则,但其前提是古代巫术的神秘观念。作者刘仲宇,1946年生,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上海教育学院政教系副研究员。道教的法器中,重要莫过于符。张陵创五斗米道之始,便着意造作符书,张角传太平道,基本的办法,是让人

原题:道符溯源
词频:道教,鬼神,权力,世界,长房,凭信,等级,封建,神仙,朝廷,社会,皇帝,道士,崇拜,象征,事实



按:符在道教中被当成秘传的至宝,在道术施行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符的起源,迄令尚无深入的探究。作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早期道教符书,对其源头作了初步探索,指出道符是将凡间的权力凭信移至鬼神世界的结果;它的前身,是汉代的巫符;画符有一定的逻辑规则,但其前提是古代巫术的神秘观念。

作者刘仲宇, 1946 年生,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上海教育学院政教系副研究员。

道教的法器中,重要莫过于符。张陵创五斗米道之始,便着意造作符书,张角传太平道,基本的办法,是让人喝符水治病,愈则收为徒众。及后来道派滋多,习惯将道派分为丹鼎派和符箓派。不用说行符为符箓派的题中应有之义,即使以金丹服食为主的丹鼎派,也未免不用符。不少炼丹家在建坛时便要用符。左慈、葛玄都是汉末三国丹鼎派的重要传人,却都精于符。所以有的道教理论家将符、气、药列为道法中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

然而,那些构形奇特、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奇妙道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 关于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道书中的神话,说它们是天地开辟之先便已存在,后来由多位尊神和真仙传授到人间来的,这当然不是历史事实;近代又有人说,它起于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文字。其说虽另辟蹊径,但仍与事实相差太远。我们要觅得道符的源头,仍得回到道教所赖以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要从它所由以脱
道符溯源 

符的造型和运用都蒙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它的功能是施之于想象的、肉眼凡胎看不见的鬼神世界的。然而,道教的鬼神世界只不过是它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被施于鬼神世界的道符,也是从现实世界中搬去的。

道教初起时的汉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封建皇朝。在这一社会中,从皇帝到庶民乃至不入流的骨隶都处于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中;每一个社会等级的人都有权力支配较低等级的人,而皇帝则处于社会权力的巅峰,其他一切社会权力只有取得皇帝认可才是合法的、有效的。有趣的是道教开始建立其鬼神谱系时,就同时将社会上的等级秩序搬进这一幻化世界。道教的神谱中有三皇、五帝、飞天神王及卿、相、三公、将军,而又各有僚属,等级俨然,职司分明。有的神或仙官究竞有多高的地位,难以一目了然,于是便注明他“秩比二千石”、“秩比侍中”,如此等等,都说明早期道教的鬼神世界是借用地上封建等级关系构筑起来的。

封建等级制度被搬到鬼神世界的同时,它所派生的权力崇拜和权力象征也一起跟了进去。符,便是其中之一。

符的本义为调动军队的凭信。通常以竹或金属制成,上刻文字 . 剖为两半夕一半留于朝廷,一半由领兵将帅持有,朝廷要调动军队时便派使者持符为凭传达命令。所以符为权力象征。对持符使者的听命,实际是对朝廷绝对服从的表现。道士将符搬进鬼神世界,恰是模拟封建军政体制中权力信物的做法。这一以,从道士对符的来源和功能的崇拜中可以看出。

道士谈符,总要说这是天神所授。也就是说,它来自有品秩的仙官,重要的符则托于太上老君、天公等最尊贵的神。这是因为这些神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颁布灵符,一如人间军符的最高执掌者只能是皇帝。

至于符的功能,基本的在于能召劾鬼神。召是呼之而来,听候调遣。劾的原义是审讯。一古人认为如果有无妄之灾降临,必有邪鬼伎神作祟,所以要召来面责,查明“事实”之后,“或杀或遣” ( 《神仙传·葛玄》 ) 。持符者本人不必是神仙,但一旦据有某种符,那么即使是地位低于颁符尊神的鬼怪和小神,也得听命于他。《后汉书·方术传》载东汉费长房学仙不成,却得其师传授的一张符,“以此主地上鬼神”。有了这张符,费长房对于社公、水神皆可随意支配,为非作歹的妖精对他也不敢稍有违抗。但费长房后来将符丢失,群鬼于是将其杀死。可见鬼怪和小神在费长房面前一度俯首贴耳,并非畏惧他本人,而是畏惧和服从他手上的符,因为符是鬼神世界权力的凭信。由于世间的权力崇拜幻化为神仙世界的等级制,因此,作为权力象征的符也就能赋于持有它的人以超常的能力。在人世间,符体现着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在鬼神世界,道符则使法师具有了崇高的不可抗拒的法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