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汤瓶七势拳_经筋-回族-阿訇-南阳-



核心提示:图解汤瓶七势拳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汤瓶七势拳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七势拳历来密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

原题:汤瓶七势拳
词频:经筋,阿訇,南阳,回族,代表,七种,步法,真主,浑身,陕西,镇平,邓州,又名,身法,劲力,伊斯兰教,图解


图解汤瓶七势拳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汤瓶七势拳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七势拳历来密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外人很少见到。据传此拳为元代回族军队在随忽必烈南征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称为“骑势拳”,后称作“七势拳”。据先师讲解,七势拳又称“七声拳”、“七圣拳”、“七胜拳”。七圣拳含义为七位圣门弟子所创的拳或说是七位圣门弟子七次圣战后所创的拳,七胜拳含义为七次圣战胜利后所创的拳,七声拳的来源则是此拳包含七种不同的发声。七种发声为哟、喝、嗳、哈、咦、哼、嘿。此拳有“老七势”和“花七势”之分。老七势只有七大势,即七种不同劲力的变化,从一势中可变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初习为一式一式盘练,七势盘练熟后可随心所欲地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本人所传承的汤瓶七势拳为恩师水普慈所传水氏家传拳法的一部分,在水氏家族近现代可知的传承情况如下:穰东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水腾龙(清朝道光年间至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1944年)——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1959年)、水献之等—一水仲贤、水普慈(1920~2006年)等。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南阳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水氏家传的七势拳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不知是从陕西迁来时原有,还是后来又传人。汤瓶七势拳包括汤瓶手、汤瓶式、碾脚窝、七势拳等内容。七势手为十二手贯劲法,主要是对上肢部的锻炼;汤瓶式练的是汤瓶身,是对身法的要求;碾脚窝是步法练习;七势拳是劲法的训练,主要有撕、拉、开、合、劈、钻、撩、挑等劲法。
  汤瓶手又名汤瓶十二手贯劲法,可拔开拉长十二经筋,打开十二经筋循行路线之“结”和“聚”之处及散布之处,有调理经筋的阴阳平衡,使浑身上、下、内、外、前、后之劲贯为一气的作用。水普慈先生在传我汤瓶手时曾讲以前有“传拳不传手,教拳不教劲,教劲打师傅”之说,由此可见汤瓶七势手的珍秘。
  汤瓶式为汤瓶七势拳的核心功法之一,此势是盘出汤瓶七势拳浑身上中下三节贯劲之法中最主要的中节贯劲之法。水普慈老师在传我汤瓶式时讲:“会汤瓶七势架而不会汤瓶式的中节身法的贯劲之法,那么你会的只是汤瓶七势拳的外形;而非得真传也。”此势为汤瓶七势的代表势,汤瓶七势拳的每一势开始和收势皆以汤瓶式为代表。汤瓶式前手代表汤瓶壶嘴,后手代表汤瓶壶把,头代表汤瓶壶盖,身代表汤瓶壶的壶身。汤瓶七势拳也因汤瓶式为名。
  
  图解辗步眼
  
  辗步眼又称辗脚窝,为汤瓶七势拳浑身上中下三节贯劲之法中尤为重要的下三节胯、膝、脚的贯劲之法,常盘此势可盘出汤瓶七势拳中的以身带步、下三节贯为一气的妙用,从而达到步法的稳灵多变,随心所欲的变化,可在实战中击敌于运动中,击敌于防不胜防。
  汤瓶七势拳
  汤瓶七势拳
  汤瓶七势拳
  汤瓶七势拳
  汤瓶七势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