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学五术 » 道学仙山术 » 内功心得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可行性分析-康任_气功-开设-健身-课程-



核心提示: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高校健身气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我省部分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价值得到学生的认同,而学生对健身气功接触方式有限,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其文化层次较高,多数教师还参加过健身气功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这就具备了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基本条件。

原题: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可行性分析-康任侠
词频:气功,健身,开设,课程,学生,教师,民族传统,教学,研究,文化,选项,终身,学校,专业,所高校,学报,价值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高校健身气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我省部分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价值得到学生的认同,而学生对健身气功接触方式有限,使得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这项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其文化层次较高,多数教师还参加过健身气功的相关培训和学习,这就具备了高校开设健身气功选项课的基本条件。健身气功选项课的设置势在必行。因此,针对现实状况,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要加大政策上的举措,加强普及力度,将健身气功选项课纳入学校体育工作中;加强健身气功师资力量建设,促进高校健身气功项目的优质化发展;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开发,保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顺利进行;增强锻炼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健身气功在国内外的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局限于少数几个运动项目和运动竞赛,忽视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锻炼目的是增进身心健康,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身、调心、调息”三者相结合的运动形式是健身气功的基本特征。将其作为体育选项课在高校的开设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对于高校的体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研究价值。基于此,笔者特对山西省六所高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做了具体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大同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六所高校,将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50人以及六所高校大学生100人人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六所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及中北大学部分学生进行了有关在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回收,邮寄和约定时间等方式,总共向教师发放问卷50份,回收49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为98%;向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为95%。问卷回收后,对问卷进行剔除工作,发放回收以及检验情况如表1。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健身气功课程开设的价值认同健身气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组成部分。健身气功动作舒展大方,简单易学,且具有较高的健身和养生价值;学生对健身气功表示好奇和感兴趣(尤其是普系的学生),基于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的匮乏,多数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主要渠道是网络、电视和报刊杂志等(见图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健身气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有92%的学生认为开设健身气功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不同意的则只有极少数。 
  健身气功修养生息、强身健体等的体育功能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得到了高校多数学生的认同(如表3)。 
  由此可见,对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大学生的认同感是相当强的。健身气功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起到锻炼身体,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又能以休闲娱乐的形式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又能促进大学生身体强健、改善个体身心良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以其为载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这是跟当前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也是开设选项教学的核心所在。 
  2.2 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实际需要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结构、模式、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实践课为主,以竞技项目为主,以追求技术的掌握为主,以完成三大任务(强体、传授“三基”、“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社会在发展,高校教育改革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也不能老在原地踏步。社会发展到今天,信息革命将人类的体力劳动降至最低强度和最小范围。如果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竞技项目的教学和身体素质教学这种简单模式之中的话,其地位只能日益下降。这是因为体育的根基还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形成不了体育,没有文化也发展不了教育。 
  对于承载着丰韵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气功来说,在高校的广泛开展既是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桥梁,同时又是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表4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健身气功这门课程的。图2也证明了大部分的教师表示欢迎学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并且认同其体育锻炼的价值。 
  图2六所高校教师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态度统计图 
  然而,调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如表5所示:在四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高校中,同时制定有健身气功课程教学大纲,但是只有两所高校配有健身气功课程评价标准。这就说明,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课程还未被各高校作为正规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即使是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高校,所教授的内容也不统一。中医院校主要以中医系统的高校比赛套路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并不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创推广的四套(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 
  作为学校体制改革直接实践者的教师,他们的学历结构和专业属性都与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调查结果表明(见表6),所调查的六所高校的49位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到了一半左右,同时,从图3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健身气功有所了解并且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占到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通过表6还可以看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这就具备了健身气功的教学的基本条件。
  图3教师参加健身气功课程培训情况统计图 
  新世纪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应该覆盖体质、生理、心理、道德、营养、健康等内容。显然,现有的那种体育教育模式与当前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求,已不相适应。社会在呼唤新的课程体系的出现。体育保健课,如健身气功课程的开设,是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丰富体育文化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过对一些普通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的调查,目前仅有一部分院校及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绝大多数高校未开设此课程。通过对一些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影响各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因素如图4所示。可见,宣传力度不够、观念意识不强、缺乏师资以及缺乏专业教材、缺少相应的教学计划是当前制约健身气功课程顺利开设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的关键也集中在以上这几个问题上。 
  2.3 实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当前,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工作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学校体育要为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大学生自身体育能力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健身气功作为体育选项课在高校开设,正是顺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要求,从引导高校大学生习练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大范围在普通民众中推广四种主要的健身气功,使群众性健身气功活动逐步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健身气功的动作形式的接受和认可,也是保证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前提。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必然具有与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沟通连结的纽带作用。经调查发现(见表7),学生接受健身气功动作形式的主要原因包括:健身气功可以加强身体各个部位的锻炼、比较符合健身原理,柔和舒缓,最重要的原因是健身气功动作简单易学,而且十分形象有趣。这种感受正好符合了健身气功的习练特点,这种极普通而又贴近生活的运动方式,更具有大众参与性。以肢体运动为基本活动形式的健身气功,相对来说,动作结构不是十分复杂,以便于普及与掌握。 
  健身气功在我国传承已久,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应将这一有益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式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同田径、体操、篮球、足球等普通体育项目同样对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健身气功始于社会自发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再带回到群众当中去。 
  总之,普通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不仅能深化教学体制改革,使高校体育向着终身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高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去。 
  3 结论 
  3.1 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普及力度,把健身气功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 
  积极与政府沟通联系,加大攻关力度,使各省市政府对健身气功引起重视,深刻认识到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群众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真正把健身气功的挖掘、整理及一系列的推广普及工作纳入工作日程。高校教育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们实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过渡阶段,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群体所处的地方,理应是使健身气功由认识了解到熟悉推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应当努力使健身气功作为体育选项课像太极拳那样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2 加强健身气功师资力量建设,促进高校健身气功项目的优质化发展 
  要想加强高校健身气功所需资源建设,首先是加强次学科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健身气功课作为一项新兴的学科,对高校的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的体育教师要有从各种渠道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和提高层次,拓宽知识面。 
  健身气功教师可以向专业健身气功工作者学习专业理论和练功技法,借鉴经验,为己所用;学校可以考虑聘请社会上长期从事健身气功运动的专家进行教学;积极开办不同时长的健身气功培训班,初步解决所需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另外,各级主管部门也要加大体育教师再教育的投入,要不断输送中青年教师进行再教育,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3 加强健身气功教材建设开发,保证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的顺利进行 
  加快健身气功教材的建设,搞好对健身气功的挖掘、整理及科研工作。据笔者调查,目前普通高校还未有一套较为成型的健身气功教材,因此,为了保证尽快开设健身气功课,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一套适合普通高校选用的健身气功教材,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状况、所属专业的特点,并充分考虑气候、地域、学校体育传统以及场地设施情况,要注重实效,教材内容应少而精,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还应根据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学科体系的特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在符合教育原则和规律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选编,将健身气功中的主要理论及习练精髓加入到健身气功课程编排中,使健身气功逐步走向体育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把我国健身气功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3.4 增强锻炼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健身气功在国内外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身心素质,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健身气功这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来,我们就要致力于宣传健身气功的养生功用和调节心态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对健身气功的认识,逐步自觉地形成锻炼意识。拓宽宣传渠道和途径,通过多种媒体、网络对健身气功进行大力宣导,广泛介绍健身气功项目的作用、特点,健身娱乐价值、审美情趣,以便逐步扩大影响。通过各种相关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不断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各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此类文化交流,使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健身气功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峰.健身气功概念探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3):152-153.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指导员培训教材内部资料,2007. 
  [3]司红玉,虞定海.健身气功五禽戏之身体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56-59. 
  [4]刘洪福.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翟向阳.健身气功锻炼与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3):47-48. 
  [6]万朝顺.开设大学体育选修课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基础[J].云南高教研究,1998(4):62-63. 
  [7]潘灵.试述健身气功“八段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62-63. 
  [8]王立忠.中国传统健身养生与终身体育的文化融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514. 
  [9]兰兰.健身气功教学谈[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4):136-137. 
  [10]高楚兰.高校体育与健身气功[J].体育科学研究,1998(42):10-15. 
  [11]中国健身气功协会.走进健身气功[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两百问[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3]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四种健身气功健身效果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