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性别比失衡根治对策追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观察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内容摘要:要认识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父系血缘传继制社会。父系制决定了家中儿子重要于女儿的事实存在,于是人们重男轻女人为选择生男孩。在计划生育压缩生育空间的情况下,今天又逢科技手段(B超的出现)帮助遂愿,其结果就是全国性的性别比失衡现象。所以,治本之策应从如何触动父系制考虑。为此笔者提出了血缘传继双系制方案,其中包括,继承姓氏男女平权方案 + 继承财产和养老儿女平权方案。关键词:父系血缘传继制;性别比失衡;对策;对路;双系制平权方案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我们当前遭遇的人口难题,政界、学界正在积极寻找对策。这里,对策能否对路和有效,应取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和彻底。故此笔者作本课题表述。我的观点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根源于父系血缘传继制(以下多简称为父系制),父系制是我国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最基本国情,不容否认不容忽视。2005年3月我应邀参加在京举行的“人口安全与社会发展——多学科的视野”全国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谈到过(刘坤亮,2005)。但就事后的学术反映(包括研讨会综述)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界对此问题还没感应进去(目前一些公开发表的治理性别比失衡对策思路文章都可看出)。笔者掂量,似有必要再论述,甚至重复表述我的某些观点。1 要意识到我们生活在父系血缘传继制社会中我们生活于其间的社会是父系血缘传继制社会。所谓父系血缘传继制,就是嗣系的绵延认父方为脉络向下传递的制度规定。具体而言——从个案入手看:通常,一个男孩长到结婚年龄本人乐意又条件具备的话,便会从别家娶一个女子来组成家庭,而后生儿育女,并让儿女都随父姓,以示传承父方血脉。这其中,男为“本位”,男娶(进)女嫁(出),妻从夫方住。由此延伸,儿养老送终、支撑门户(续香火)、继承财产;女儿从出嫁时起则成了“外人”,没有干系。由此形成了家中儿子重要于女儿,家庭香火续绝看有否男孩的事实存在。于是人们在生育上自然地重男轻女偏重于生男孩,并且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计划生育压缩生育空间的情况下,人们只好更加人为选择生男孩(所谓“更加”,就是不搞计划生育之前,人们也人为选择生男孩,如过去社会一直存在的溺弃女婴现象),恰好今天又可以借助于科技手段(B超的出现)遂愿,其结果就是全国性的(主要是农村)性别比升高和居高不下现象。我们看到,父系制规约下的血缘传承关系、亲缘关系构成社会基本现象和社会基本关系结构,我们每日每时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基本现象和社会基本关系结构中,没有人能够逃脱。借用马克思“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引1)语,我们可以理解:父系血缘传继制制约着人们整个婚媾和生育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制约过程又逢计划生育特殊条件的产物。2 要认识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父系制形成的文明社会,我们享受的文明本质上是父系血缘传继制文明迄今的科学研究表明,父系制使人类社会从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摩尔根,1877;恩格斯,1884),即父系制产生文明社会。我长期关注、学习、考察从而揣摩到,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从历史上看,父系制决定了世系从父方计算,男子是“本位”,从别家娶女子过来组成家庭,为自己生儿育女,所以妻子儿女都是“自己”的。为表达这种归属之需要,于是产生了“子女随父姓”,甚至女子出嫁后也改随男方姓(一直发展为诸家百姓)现象。男子为“本位”,于是形成了男主女从,进而导致夫权制、父权制、家庭奴隶制、宗法制度、包办婚姻、买卖婚姻,丈夫可以出卖妻子,儿女属父亲个人所有而父亲可以出卖子女现象。认儿子向下传承血脉,“本位”就产生了延续、发展和壮大自己及自己方面的要求,这就是“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重男轻女生育观的滋生。人口生育从人的生理自然产物状态变成了人的需求人的追求。每个家庭、每对夫妇、每个男子都追求生儿育女(特别是生男孩),于是汇成了社会人口不断增长的总趋势。到今天,中国人口已逾13亿,世界人口在跨过了60亿大关之后,目前正在向70亿、80亿挺进(未来还不知道要达到多少亿),“人满为患”、“人口爆炸”的呼声四起(人口膨胀,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形成了“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目前全世界正在被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儿育女和发展人口需要衣、食、住、行等供给,这就产生和推动了物质生产。与家庭肢解氏族的同时,人们从事物质生产也发生了变革:原来氏族所有的公共份地和财产也随之被肢解和瓜分为家庭所有;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生产资料家庭所有制即私有制。生产资料家庭所有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劳动,这就加剧了原始社会阶段上的畜牧业同农业、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较之氏族那个大集体,家庭生产解放了物质生产力,使更多的人在生产上操心与钻研,从而使得家庭与家庭间,出现了劳动者数量及其智力和体力、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出产的速度、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千差万别。这就促使产品交换在原有氏族间简单进行变为更加频繁地进行。随着交换的社会化,交换需要有一个普遍尺度来衡量产品价值,于是就产生了交换的中介物——贷币。交换开始是约定在某个地点进行,天长日久,这个地点就固定成了集市。由于生产的产品有了广泛的交换价值,从而使得一个家庭可以靠生产某一种产品就可以获得生存:要吃粮不一定非得种粮不可,要穿衣不一定非得种棉或养蚕不可。由此出现了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使手工业发展为工业,一些人专事工业劳动,于是就成了工人,从而就有了工农之间的分工和工农差别。其中产品生产和产品交换演化成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业、商人、贸易应运而生。工业、商业、贸易的麇集,加之政治、文化的集中,促使集市一直发展为城市。由此就有了城乡差别。在各专业中钻研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行业专家,于是就有了知识的积累,科学由此产生和发展。这其间,一旦有人脱离生产劳动专事非生产性服务和研究,于是从体力劳动者中就分化出了脑力劳动者。由此就有了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的差别,就有了非生产者(管理者)同生产者之分。家庭生产及竞争导致收益差别即贫富分化,结果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些相似的经济等级——这就是阶级。有了阶级就有了阶级剥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剥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性需得一个凌驾于其上的组织来“统合”它,这就自然产生了国家。有了国家就有了一套国家机器(官吏、军队、警察等)和国与国之争。在国家内部,阶级统治、阶级压迫下的反抗与被反抗,形成了不断质变、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其中不断研究战争如何取胜就有了武器的进步和军事科学的发展,直至导致国与国之争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全球性灾难;今天则更面临着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毁灭地球毁灭人类,以及恐怖活动这一阶级斗争新的极端形式的威胁,地球村战事不断,局势动荡不安。等等。这一切构成了社会发展史,构成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不仅如此,目前人类社会文明积累似乎“过度”的问题已经显现,形成了诸如物质生活优越而人文精神失落(如人被“异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失调)、科学技术片面追求效益原则而忽视了人文尺度(如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医学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克服任何致病因子,但另一方面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和人种退化),科技在某些方面脱离了“善”的轨道(如克隆技术的问世恰似打开潘多拉魔盒,有可能把通过几百万年努力才最终脱离动物界的人类再推回到“人兽合一”和人伦秩序混乱的原始起点上去)等现象。总之,父系制构成了文明社会(一直发育至今天的状况),但同时也把它易产生弊害性的一面即重男轻女两性不平等发挥到了极致。所以说,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父系制形成的文明社会,我们享受的文明本质上是父系血缘传继制文明。在今天,父系制仍然从根本上决定和主导着社会人口生产关系的存在,生育上的重男选择不过是它的必然性结果而已(此前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习以为常麻木了)。3  父系血缘传继制在当今的沿革纵观中国和全世界,除了少数母系制残余和原始部落外,绝大多数民族和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父系血缘传继制社会中。但父系制发展至今有严格和非严格之分。象中国汉族讲究子女统随父姓以示继承父方血脉,以及亚洲的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多称得上是严格的父系制。除此而外,那些不严格要求子女随父姓或不把随父姓置于第一重要考虑者,都应属于非严格的父系制。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严格的父系制才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不过,从现实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严格的父系制在中国已有如下沿革:农村讲究“子承父‘血’”仍严格、严重一些,如,虽嘴上不承认但骨子里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生男孩(看到“儿不养老”他仍要生儿子原因多在这里),进而续家谱族谱追求家、族兴旺,讲究宗派房头人多势众,等;而城市则较为宽松和淡然(开化)一些,如,没有续家谱族谱和拉宗派房头现象,允许女儿可以随母姓,独生子女可以随父母双方姓,没有“传宗接代”观念甚至认为养女比养儿好,等。4  触动父系制推行双系制平权方案:性别比失衡根治对策设计父系制形成文明社会,父系制是人类的进步选择,我们不可能否定和取消父系制,但可以适当触动它以抑制其偏颇性一面(笔者在光明网有系统化研究可参阅,在此不赘述)。大家知道,父系制主要是借助子女随父亲姓这一文化渠道而实现的。从农村情况看,人们追求生男孩主要是出于“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两个因素考虑。因此,我们的对策主要应“对路”于这两个问题。为此,笔者提出触动父系制的双系制平权方案,其中包括继承姓氏男女平权方案 + 继承财产和养老儿女平权方案。先谈继承姓氏男女平权方案。一是要从实践中总结,肯定实践创新。留心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由于提倡少生,当前,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孩子常以父母双方姓为名,如周汝、江牛、何谌等;或者,姓名包含父母双方姓的,如三字名、四字名中前二字是父母姓。这实际上是血缘传承上的一种平衡和周全处理:孩子既继承父方又继承母方。我们可以揣度到,恰恰这样反映了“科学之真”:孩子本来为父母双方的血脉所合成,传继的原本是父母双方的血脉。由此说明,带父母双方姓是科学的姓氏法,我们应予肯定和提倡,同时肯定这种父母双系血缘传继制的建立。二是要再创造再设计。针对宗族观念严重和多子多福现象,下一步宜推出这样的姓氏法:对男孩,提倡母姓在前父姓在后;对女孩,提倡父姓在前母姓在后,以便更有效地抑制父系制的偏颇性(当然,到底怎么办还可组织讨论)。次谈继承财产和养老儿女平权方案。国家宜从法律上规定:在家庭中,子女继承财产权力平等和养老义务平等,但允许儿女之间可以让渡权利和义务,以应对女嫁出或男赘出后不方便养老照顾老人等情况(我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但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规定“家庭财产继承儿女平权”,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可忽略)。以上方案是着眼于改变家中儿子重要于女儿的事实存在,达到改变社会存在以改变社会意识的目的。我们应作为创新血缘传继制(目标:建立双系制或非严格的父系制)改造最基本国情严肃对待,而不能视作儿戏。值此要强调,我们必须从父系制着手,要有这个思想高度和自觉性;否则,我们思考对策和作决策就可能仍将是不彻底的和不对路的5  后续论证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引2)那么请问,我们是否非得触动父系制不可?实践是否非需要我提出的方案不可?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除此而外的所有好的对策思路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不足:第一,不可否认,就城镇化效应而言,城镇化有淡化性别偏好的作用机理(辜胜阻、陈来,2005),走城镇化道路是缓解性别比失衡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这儿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有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将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大约要延续到2020年以后。二是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规模。若中国城镇比率按年均增加1%计算,2020年将达到57%,城镇总人口逾8亿(韩俊等,2005),中国仍有7—6亿的农民,说明农民占大头占半数以上比例时间长,农村将一直是广大的管理空间。所以,我们尽管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但就解决性别比失衡这一“燃眉之急”而言,我们不能坐等城镇化的到来解决问题。第二,我们目前实行的“关爱女孩行动”和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行动(国家人口计生委和有关人士还建议修改刑法以打击人为选择出生人口性别行为),因为不是着眼于触动父系制进行制度设计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其收效将是有限的。这从目前一些地方虽经努力治理但性别比仍居高不下情况已经可以看出问题。因此,我的结论是:舍此没有治本之策;而且,若实行,其收效和意义将远远超出人口学范畴(即使不为治理性别比失衡,本方案对妇女彻底获得解放真正实现两性平等也具奠基作用和意义)。不认识到父系血缘传继制和不从血缘传继制这个高度思考问题,许多问题我们还要不可避免在黑暗中摸索,象过去那样。参考文献: 1  刘坤亮•维护性别比安全:从意在克服父系血缘传继制做起论. 光明网:论文中心,2005-2-282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上、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754  刘坤亮•血缘传继制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研究:关于建立人类和谐社会的探索.光明观察,2005-5-165  辜胜阻,陈来•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 中国人口科学,2005;36  韩俊,崔传义,赵阳•巴西城市化过程中贫民窟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发展观察,2005;6引文文献: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2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作者:刘坤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