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安徽固镇垓下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日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垓下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成果,在秦汉时期的垓下古战场之下,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专家们推断,当年项羽退守至垓下,便是利用这座史前城址进行二次修筑后“踞城而战”。
据介绍,垓下遗址位于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 委会境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址四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原有凸起的城墙,后因战乱和农田改造已大多被毁。现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红烧土和秦汉时期的筒瓦、板瓦及陶片等,村民在耕地中经常捡到铜铁箭头等。

2007年1月30日至6月25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垓下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揭露面积约600平方米。勘探表明,垓下城垣地下及基础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城址为圆角长方形,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发现了秦汉时期的道路、排水沟、夯土基址、陶窑、水井以及灰坑等遗迹。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指出,此次发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从考古方面佐证了垓下之战这一历史事实。

考古队员们对北、东两段城垣做了局部解剖,发现在上层秦汉时期的城墙之下,还有一层龙山时期城垣。下层整体城垣由墙体、内护坡及垫土构成,内缓外陡,夯层不明显,推测为堆筑。城内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红烧土遗迹2处,推测为当时房屋基址;此外还发现1座圆形陶窑以及灰沟、灰坑等。

这次考古发现表明,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有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300年),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这是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

“过去,垓下遗址一直被认为是属于秦汉时期的遗址。通过这次考古工作,将遗址的年代大大提早到史前时期,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我们推断,当年项羽退守至垓下,就是利用原有的早期城址进行二次修筑,加上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刘邦相抗衡。”杨立新表示。(记者 熊润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