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时代变了,乞丐也要“炒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红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咦,这名乞丐有手有脚,还会写博客、说英文和发名片,这么有本事咋还来要饭呢?”8月6日上午,长沙市黄兴中路上熙熙攘攘,一名胸前挂着“要饭,beglife”字样纸牌的男青年站在路旁,他名片上的博客地址链接引起了行人的极大兴趣。这名男青年叫夏海波,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的现代乞丐”。他说,他想用这种方式寻找到“伯乐”,找份工作养活自己。(8月7日红网)

针对这种现象,大部分人往往分成两派。同情或唾弃。夏海波患了关节炎,行乞之路异常艰辛,本来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也因病而放弃,同情他的人因为这些对他非常同情和怜悯。唾弃他的人认为:夏海波与某些乞丐一样,借别人的怜悯不劳而获,甚至希望借此发家致富,乞丐写博更是不务正业。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乞丐希望不劳而获,甚至不愿意接受救助,因为乞讨成为他们的“创收手段”。这种乞丐大部分属于骗子,然而,笔者认为,夏海波情况与那些骗子乞丐有所不同,却与最近流行的“炒作”有相似之处。难道时代真的变了,连乞丐也要“炒作”?

要炒作自然有目的。在“炒作“事件中,大部分人往往都有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的想法。这种想法要么是炒作人拥有的,要么是被炒作人拥有的,要么是双方共有的。夏海波说,他想用这种方式寻找到“伯乐”,找份工作。并且他还认为,乞讨是一种工作也是行为艺术,花钱上网、买手机和印名片,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他,给他帮助,从而成为人生的跳板。夏海波的想法比成名和暴富似乎要简单些,但本质上是相同的。

“炒作”得以成功利用了大众的猎奇心理。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能够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事件,自然就有了卖点和看点,各种媒体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的追踪报道。试问当你听说一个乞丐会写博客、说英文和发名片,谁会不好奇。这种打破常规的,也正是人们最好奇的,也是媒体关注的。有媒体的关注,成功的几率自然要大很多。

当今时代,再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不仅依靠“酒香”招揽生意不行了,连常规的宣传观念也行了。当下,最流行的是“炒作”。有的电影未上映,先炒作。让你不想看也得看。有的歌星想走红也得炒作。这样,关注度自然就上去了。最近,平民也跟着搀和进去了。“芙蓉姐姐”、“天仙妹妹”、“最美山村女教师”等等都赶上了这股热潮。看来,“史上最牛乞丐”也想搭上这班车。

“史上最牛乞丐”和炒作之风的盛行,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在80年代,明星炒作的事件都很少见,何况是乞丐。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理性对待。

作者: 沈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